口疮是婴幼儿时期常见的口腔疾病,泛指在口腔内唇、齿龈、舌边、两颊、上腭等处粘膜上出现淡黄色或白色的小溃疡面,单个或多个不等,呈椭圆形,局部灼痛,反复发作,重者可影响进食和吞咽。
由于胎中有热,或小儿嗜食肉食,不喜吃蔬菜,导致脾胃积热,热郁久化火,或热病以后损伤津液,以及口腔不洁或破损,均可导致口舌生疮。在辨证治疗中,分为脾胃积热、心火上炎、虚火上浮三大证候。
(1)脾胃积热
症见口腔溃疡较多,或满口糜烂,周围粘膜红赤,疼痛拒食,烦躁多啼,口角流涎,口气臭秽,小便短黄,大便干结,或有发热面赤,舌红苔黄,脉滑数。治以清热解毒,通腑泻火。方选凉膈散加减,药用黄芩、黄连、山栀子、大黄、芒硝、淡竹叶、薄荷。水煎,日1剂,分3次服。溃烂不收口,加人中白、五倍子;口渴烦躁,加生石膏;小便短赤,加生地、木通。
(2)心火上炎
症见舌上糜烂或溃疡,周围粘膜红赤、疼痛,饮食困难,心烦不安,口干思水,小便短赤,舌红尖赤,苔薄黄,脉细数。治以清心泄热,通利小便。方选泻心导赤汤加减,药用黄连、生地、木通、灯心、甘草。水煎,日1剂,分3次服。
(3)虚火上浮
症见口腔溃疡稀散,经久难愈或反复发作,不甚疼痛,形体消瘦,口流清涎,口臭不明显,精神疲倦,两颧红赤,口干不渴,舌质红,苔少,脉细数。治以滋补肾阴,降火归元。方选六味地黄丸加减,药用生地、熟地、北沙参、山萸肉、丹皮、山药、白芍、黄柏、甘草。水煎,日1剂,分3次服。如面红足冷,加肉桂;盗汗少寐,加枣仁、龙骨(先煎);午后潮热加地骨皮、知母;若长期腹泻而反复发作口疮者,以脾气虚弱为主,可用参苓白术散加升麻、葛根;凉血清热加石斛、旱莲草、生地。
另外,预防和护理小儿口疮方面应注意以下几点:
(1)注意饮食卫生,食物宜新鲜、清洁、营养全面。多食蔬菜、水果,少食辛热、香燥、酸辣刺激之品。
(2)做好口腔卫生工作,饮食后及时漱口,保持口腔清洁。清洁口腔时不宜用粗硬布帛拭口。对急性热病、体弱久病的小儿,注意检查口腔,及早发现破损,及时外涂冰硼油或鱼肝油软膏,促其愈合,减轻疼痛。
(3)家用饮食餐具,要经常保持清洁,定期消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