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外敷是中医治疗疾病的一种常用方法。一般由医生根据病情,选定所需中药,将其研成细面,调和成膏,外敷于病变部位或特定穴位。
小儿服用中药有时比较困难,而外敷中药不仅疗效好,而且容易为患儿所接受。下面介绍几种中药外敷退热的方法。
(1)吴萸10g,牛膝10g,大黄 1 0g,黄连5g,生山栀10g。共研细末混匀,取药末适量,以陈醋调成糊状,敷于双侧涌泉穴( 足掌心前正中部位),外敷12小时,如热仍未退,可更换再敷1次。
(2)生山栀10g,研成细粉,用鸡蛋清将药粉调成稠糊状,做成药饼,敷于涌泉穴,每日1次,每次敷8小时左右。
(3)青蒿50g,石膏50g,滑石30g,茶叶20g,燕子泥50g,冰片20g。共研细末混匀,加甘油和适量蛋清调成糊状,外敷于神阙穴(肚脐),外用纱布覆盖。
前两组处方均取清热解毒类中药,敷于涌泉穴的目的是引热下行,引火归原,而达退热目的。第3组处方中有清热解毒之品,也有清心开窍之品,敷于脐部可通过经络传导发挥退热作用。
在用中药外敷治疗时,要注意观察患儿皮肤。小儿皮肤娇嫩,对药物刺激敏感。用药后如发现皮肤周围发红或起泡,应及时去除药物,并将皮肤擦洗干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