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针灸:以宣肺利气化痰为法。取手太阴经、背俞穴为主,一般用泻法,慢性体弱者用补法。
处方:肺俞、风门、列缺、天突。
随证配穴:外感咳嗽伴发热配合谷、大椎。内伤咳嗽痰多配丰隆、足三里;气急、喘、咯血配尺泽、孔最。
天突穴针从气管前、胸骨柄后刺入,反复捻转以加强针感,有降气、平喘作用,肺俞、风门、列缺均能宣肺降气,可随证选穴。针刺肺俞及其邻近穴,可使气道阻力减低,通气功能得到改善。外感咳嗽伴发热,取合谷、大椎以解表清热;兼有怕冷,背部FEEC痛者,可在上背部穴加拔火罐。丰隆为治痰之效穴,配足三里以健运脾胃而治痰湿。据报道,针刺足三里后可使通气量比针刺前增加。气急作喘,取定喘以利气平喘;热伤肺络,取尺泽、孔最以清泄肺热而止咯血。
(2)耳针:选穴:支气管、肺、神门。急性支气管炎加肾上腺、交感;慢性支气管炎加脾、肾。
(3)穴位注射:选穴:夹脊颈7~胸6。用维生素B1注射液或胎盘组织液,每穴注射0.5ml,每次取穴1对,由上而下交替注射,每日或隔日1次,20次为1疗程。
(4)埋线:选穴:大椎、肺俞、心俞、膈俞,除大椎外均双侧。随证取穴:气喘加定喘,咳嗽加中府透云门。一般间隔1月埋线1次,总次数根据病情决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