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人一遇牙痛,便想到医院里一拔了之。其实,牙齿不仅仅有通过咀嚼来粉碎食物、帮助消化的功能,还有促进颌骨发育和大脑活化的功能。最近,日本名古屋大学的研究人员做了这样一个动物实验:将出生11周的大白鼠的牙齿拔掉,观察丧失牙齿后的大白鼠是否在130周左右出现痴呆症状。结果显示,出现痴呆症状的比率,明显高于另一群作为对照的没有拔掉牙齿的大白鼠。大白鼠出生后11周,相当于人的20岁左右,而130周则相当于人的70-80岁。
通过这项实验可以看出早年失牙,易患老年痴呆。为什么会发生这种情况呢?原来人的牙齿周围有一层0.1-0.25毫米厚的软组织。其中除了含有像缆绳一样固定牙齿的纤维、牙周膜和营养牙龈牙周组织的血管外,还含有神经。这种神经有感受咀嚼压力的构造,在向大脑传达咀嚼感觉的同时,还能调节下颌骨的运动。
研究显示,在切断下颌神经后,会使咀嚼能力下降,出现牙体牙周创伤和下颌骨的不规则运动。也就是说,当失去了这种感觉的传导,大脑就不能有控地控制人的咀嚼运动。一个人每天吃饭,需要进行数万次的咀嚼运动。而这种运动通过三叉神经把感觉传递到大脑,好像每天都在为大脑做保健运动。
当人失去牙齿时,不可避免地失去了牙周组织,也就是说失去了大脑赖以进行锻炼的神经末梢。而丧失牙齿以后的各种义齿修复,包括种植人工牙根,现阶段都还不能重建人的牙周组织,所以千万不能轻易拔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