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叉是呈“Y”形的钢质或铝合金发声器,各种音叉可因其质量和叉臂长短、粗细不同而在振动时发出不同频率的纯音。音叉检查在鉴别耳聋性质——传音性聋或感音性聋方面,是一种简便可靠的常用诊查方法。
临床听力检查多用C调倍频程五支一组音叉,即C128Hz、C1256Hz、C2512Hz、C31024Hz、C42048Hz,其中以C1和C2最为常用。检查时击动音叉叉臂的上1/3处,每次敲击用力应保持相对恒定,勿用力过猛,否则可产生泛音,甚至损坏音叉,而声音持续时间并不延长。在作气导检查时,音叉应距外耳道口约1cm,两臂的上1/3均应处于外耳道的延长线上,慎勿触及耳廓和鬓发。检查骨导时则以柄端直接贴紧皮面。常用的音叉检查方法有:
(1)任内试验:为对比受试耳气导听力和骨导听力的试验,故又称气骨导对比试验,简称RT 。方法:将振动的音叉柄端先抵在受试耳乳突的鼓窦部位,至受试耳听不到时,立刻测同侧气导听力,受试耳通过气导又重新听到声音,示气导>骨导(AC>BC),为阳性(R+),表示正常耳或感音神经性聋。听力正常者,C2512Hz音叉测试时,气导较骨导长2倍左右。反之,若骨导时间长于气导时间(BC>AC),为阴性(R-),表明受试耳有传音性聋。气、骨导时间相等 (AC=BC),为R±,示有传音性聋或混合性聋。
(2)韦伯试验:比较受试者两耳的骨导听力的试验方法,又称骨导偏向试验,简称WT。将振动的音叉放在受检者头、额部中线的一点上,也可置于两侧第一上切牙之间,让受检者指出那一耳听到的声音较响。如偏向(W→)自觉听力较好的一侧,示对侧耳有感音神经性耳聋;若偏向自觉听力较差的一侧,示该侧有传音性聋。若双耳听力正常或两耳听觉损害性质相同、程度相等,则无偏向(W↑)。
(3)施瓦巴试验:此为对比受试耳和正常耳骨导听力的方法,又称骨导对比试验,简称ST。用音叉先试受试耳骨导,至受检者听不到声音时,立即测检查者正常耳的骨导,若检查者仍能听到声音,为施瓦巴试验缩短(S-缩短),示受试耳为感音神经性耳聋。若受检耳听不到声音时,检查者也听不到,则应颠倒其顺序依上法再试,若受检耳骨导时间长于正常耳,为施瓦巴试验延长(S-延长),示受试耳为传音性聋。
(4)盖来试验:为试验镫骨是否活动的方法,又称镫骨活动试验,简称GT。先将振动的音叉置于受试耳乳突部,用波氏球或鼓气耳镜抵紧外耳道口加压,若镫骨可活动,则向外耳道内加压时,骨导音减弱,压力复原,则声音随之增大,是为盖来试验阳性(G+);若镫骨固定,则骨导音无变化,为盖来试验阴性(G-)。此法在耳硬化症及中耳先天畸形及鼓室硬化症的诊断和鼓室成形术前测试听骨链功能等方面均有重要意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