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求医问药 > 保健 > 四季保健 > 秋季保健 > 秋季医讯
嗜盐菌与夏秋腹泻
http://www.piccc.com ] 点击数: 【字体:

    连日来,湘雅医院急诊科收治了多起因食鱼、虾而引起中毒者20多例。6月端午节时,彭女士一家5人吃基围虾,约14小时后,相继出现恶心、呕吐、腹泻,日见10多次,粪便呈血水样或带脓血便。同时伴上腹部或脐周阵发性绞痛,且有发热,体温高达39.5℃。病情最重者,休克长达8小时之久,经输液、抗炎治疗3天后痊愈出院。事后又有3家,共计20余人出现类似症状,据称均系同进食某家的卤制品所致。7月14日另有张女士及儿子,因食春节时存于冰箱内的腊鱼,进食后20小时相继出现腹痛腹泻,一日10多次,呈血水样便,伴有发烧,体温达38℃~39℃,约治疗3天后痊愈出院。上述病例虽未从大便或血液中找到确切的致病菌,但根据其临床表现经会诊认为,系副溶血孤菌(嗜盐菌)食物中毒可能性最大。

    副溶血弧菌(又称嗜盐杆菌),兼性厌氧,广泛存在于鱼、虾、蟹、蛤和螺等及盐分较高的腌制食品中,如卤菜、腊肉等。此菌抵抗力较强,在抹布和面板上能存活30天以上,冰箱中能存活76天以上,虽在零下18℃停止生长,但一旦解冻后,其繁殖速度反而更加迅猛。37℃含盐3%~3.5%是最适宜的生长环境,繁殖更为迅速。

    这些细菌可产生大量的肠毒素,同时将蛋白质分解为组氨酸而生成有害的组织氨,其中毒潜伏期一般为13~14小时,最长为36小时。症状以腹痛、腹泻和发热为主,腹泻多较严重,大便呈血水或洗肉水样或脓血便,可持续1~4天。大多数病人有发热和中度脱水,个别病人出现休克,严重者危及生命。
 
    本病主要流行于夏、秋炎热季节,多由于进食上述受污染的海产品引起。据试验,鲜虾离水不久,就会受到副溶血性弧菌的感染,有时也可以由于进食受污染的肉禽类腌制品等引起。尽管此菌对低温抵抗力强,且可在盐腌食品中繁殖,但在高温高压下,却难以存活。故杜绝副溶血弧菌中毒的发生关键在预防。

    1、不食或生食变馊发酸食品;2、冰箱冷藏室温度应保持在10℃以下;3、不吃从冰箱内取出来放置2小时以上熟肉、鱼及禽类腌制品;4、不要在室温下将冷冻肉禽和鱼解冻,应在冰箱内缓慢解冻,或用微波炉立刻煮烧使其快速解冻,经化冻后的食品不再放冰箱保存;5、鱼、肉罐头食物保存期不得超过一年;6、凡进食上述食品在潜伏期内出现类似症状者,应就近到有条件的医院诊治,尽早进行催吐、导泻、补液等对症处理;7、根据临床表现选用对嗜盐菌敏感的抗生素如氯霉素、氨苄青霉素等;8、凡有休克者应尽快补足血容量,纠正脱水酸中毒,必要时加用肾上腺皮质激素。



页面功能 【参与评论】【打印文章】【网上投稿关闭窗口
上一篇:秋冬季高血压患者谨防脑卒中
下一篇:夏秋当心小儿“毒痢”

栏目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