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讨论 《金匮要略》服药时讲究药物温度者三大类也。第一类温服为最常见,也可称为常规服用方法,病情稳定,无急、甚、特的情况,而温服之也。然小冷服的半夏生姜汤为寒饮结于胸中,阻碍气机,恐寒饮固结于胸中,格拒热药而不纳反致呕逆,是从治之法,分四服者为徐徐服之也。可免一次量大容易引起呕吐。第三类适寒温服,如桂枝汤类,桂枝汤在此为治疗表 里俱病,内有脾胃虚寒,外有风寒固束,故应先温其里而后攻其表,以防风寒与内寒呼应如犯,虑其亡阳之患,解表之剂桂枝汤辛温解表,调和营卫,使之外邪解。适寒温服是药性平和,无特殊偏颇,太凉服对内有虚寒者不利,故须适寒温服之。服药时间却更加繁复,可见仲师用药,非一般泛泛,每每有新颖之处,虽今2000 余年仍不能抛却,更须以之谆谆。升麻鳖甲汤治疗阳毒,因疫疠之毒邪较重,有五日可治,七日不可治之急骤,变化迅速,故当顿服。候氏黑散和排脓散为日一服,候氏黑散治大风,四肢烦重,心中恶寒不足,取候氏黑散以散之,扶正祛风。大风不会一日而去,故取慢功,排脓散重用苦寒之枳实,理气破滞而除郁热,药猛气烈,故亦须缓图之列。大乌头煎则药猛有毒而气烈,特嘱不可一日再服。平旦服之者十枣汤为逐水峻剂,病人为形气俱实者,悬饮原为骤得,故攻之不嫌峻而骤,平旦者,晨也,人体一日之旺时,也是全日可观察之时,亦十枣汤之用药之时也。柴胡去半夏加栝蒌根汤是治疗劳疟的方子,久疟体虚不愈,气血虚弱,用本方益气血,使正足而疟解,故用法与蜀漆散临发时服药方法不同。昼夜服法多为证候亚急,惟恐药力不继,故而有昼夜服法。计有昼三夜一,昼三夜二,昼二夜一,至夜尽等不同。二次服,三次服在《金匮要略》中的意义也仍为亚急证候,如黄土汤证和小承气汤证,都是较为急重的病候,二次服使止血和泻下都能得到好的疗效。三次服、再服的方子中则重在继药力者多。只是用药的情况随证候变化而不同,如大黄附子汤的服后如行人行四五里,进一服;桂枝加黄芪汤若不汗,更服等。先食服多为药物稍具威猛而又对胃有一定刺激的药物,如乌头赤石脂丸中,乌头、附子、蜀椒、干姜之属,先食以壮胃气故亦当先食服。蜀漆散是因病服的一张方,在《金匮要略》中只此一处,为治疗寒疟在发作前的一种给药方法,是药在病情发作之前用药物控制和治疗的手段,今人用之精神病的治疗等,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截疟的服药方法一直沿用至今。 《金匮要略》对辨证施护就有了较为全面的认识,仅此服药护理足可说明一斑。整篇著作中在辨证施治施治的基础上、对服药方法辨证施护,随处可见。在临床上不仅熟练运用方药,也要熟练掌握服药方法。所谓但只知其方药而不知其服法者亦非善治也。所以服药方法是否得当,直接影响其疗效。《医学源流论》说:“病人之愈不愈,不但方必中病,方 虽中病,而服之不得法,则非特无功,反而有害,此不可不知也。”现在服用汤剂治病多为一剂分为二次,或三次服,多为温服。病情紧急者,一次顿服,有时可一日数服,有的可煎汤代茶饮,有的可一日连服两剂。治疗热病可寒药冷服,治疗寒症可以热药热服。这样才可以辅助药力。病情严重,相互格拒,可出现服药后呕吐,则需要寒药热服,热药冷服。服药呕吐者,可采用冷服,少量频服的方法,毒性药物,注意剂量,先小量,逐渐增加,慎勿过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