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求医问药 > 护理 > 内科
眼球后注射216例操作护理体会
http://www.piccc.com ] 点击数: 【字体:

  眼球后注射在临床应用广泛,是眼科疾病治疗、护理常见操作之一。通过球后注射可使药物在晶状体虹膜隔以后部位达到治疗浓度,适用于眼后段以及视神经疾病。自1996年9月至2002年10月,先后为216例患者进行眼球后注射治疗,治疗次数达638次,取得了较丰富的临床经验,现报告如下。

  一、临床资料

  本组病例男132例,女84例,年龄8至76岁,平均年龄46岁;其中眼外伤68例,眼疾病148例;左眼注射104例,右眼112例。

  二、注射前准备

  5ml注射器1支、口腔科5号针头、注射药物、碘伏、消毒棉签2支、纱布、消毒盘。

  三、操作方法

  1.体位:病人取仰卧位,操作者坐在病人头前。

  2.消毒:在患侧眼下睑皮肤2.3厘米范围内用碘伏消毒,同时用无菌棉签遮住眼裂,防止消毒液渗入眼内刺激角膜,引起病人不适。

  3.当右眼球后注射时,嘱咐病人向左上方注视;左眼球后注射时,嘱咐病人向右上方注视,同时用无菌棉签将眼球向上推移,避免注射时误伤眼球。

  4.在眶下缘的外三分之一与三分之二交界处,距下睑缘约8毫米,用5号针快速刺入皮下,垂直进针1至1.5厘米深时,然后缓慢将针头略向鼻侧上方,绕过眼球赤道部,即眶尖方向前进,进入肌圆锥时有落空感,再继续进针3至3.5厘米深止。

  5.抽回血,避免针头刺入血管内,为安全起见,无回血时方可缓慢注入药物。

  6.药物注入完毕后,用无菌纱布压紧针旁皮肤,针头缓慢拔出后将纱布盖压整个眼球,嘱咐病人用掌心压迫10至15分钟,平卧30分钟即可。

  四、结果

  216例,注射后出现复视4例,结膜下水肿8例,球后出血1例,经对症治疗后均痊愈。

  五、讨论

  1.正确理解眼部解剖结构,注射时要用力均匀,深浅适宜,一般来说,进针深度不应超过3.5厘米。

  2.正确处理并发症。球后注射的并发症有复视、结膜下水肿、球后出血、眼球穿通及视神经损伤。其中眼球穿通及视神经损伤极少发生。一般来说,出现复视,可不用处理常能自行缓解;结膜下水肿,可点抗生素眼药水,数小时后可自行吸收。球后出血是球后注射的主要并发症,表现为眼球迅速突出、眼睑绷紧、结膜或眼睑皮下淤血,一旦出现上述情况,应立即向医生报告,并迅速通过闭合的眼睑间断压迫眶部,必要时协同医生行外眦切开或前房穿刺术。视神经损伤及眼球穿通虽极少发生,但却是非常严重的并发症,这类情况大多与所用针头过细、过锐及操作方法不当有关。故初学者或操作不熟练者主张用较钝的针头作球后注射。此外,一旦出现并发症,要沉着冷静,耐心向病人解释,使其积极配合治疗。

  3.树立高度的责任感及练就过硬的基本功。对习惯用右手操作的人来说,左眼球后注射时,不会得心应手,一般主张左眼注射时,用左手来操作比较安全,这就要求护理人员要勤学多练掌握双手熟练的本领,努力学习练好基本功。同时作为护理人员一定要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培养高度的责任感,认真对待每一位病人。

  此外,要重视操作前及操作过程中的心理护理。病人需要接受眼球后注射时,其心理反应主要是怕疼和不适,甚至担心造成失明和视力下降。通过操作者的耐心讲解,解除或减轻病人的思想负担,使其积极配合治疗,同样有利于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页面功能 【参与评论】【打印文章】【网上投稿关闭窗口
上一篇: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检测血糖方法的研究
下一篇:肺减容手术的配合体会

栏目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