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发病原因
急性胰腺炎是急腹症中重要病因之一,其病情程度轻重不一,主要表现为急性腹痛、恶心、呕吐,病情严重者可出现休克、腹膜炎等症状,死亡率较高。本病多见于青壮年,一般女性多于男性。具体原因如下:
1.胆道疾病 胆道壶腹部出口阻塞,胆道感染所致壶腹部炎症。奥迪氏括约肌功能障碍,当处于松驰状态,即可引起十二指肠液反流进入胰管。胆道感染性炎症可使细菌及其毒素扩展累及胰腺引起急性胰腺炎。
2.胆管梗阻 可导致胰液排泄障碍,腔内压力升高,使胰腺泡破裂,胰液溢入间质,引起急性胰腺炎。
3.酗酒和暴饮暴食 均可引起胰腺分泌过度旺盛,奥迪氏括约肌痉挛,加之剧烈呕吐导致十二指肠内压力骤增,而致十二指肠液返流。
4.手术和外伤 腹部手术特别是胃或胆道的手术,可引起胰腺供血障碍;腹部钝性挫伤可直接挤压胰实质,内镜下进行的胰胆管造影检查时,注射造影剂压力过高也可引起胰腺炎。
二、护理诊断
急性胰腺炎的病人具有以下特征:
1.腹痛 是本病的主要表现,多数为突然发作,常在饱餐或饮酒后发作。疼痛多剧烈,可呈持续钝痛、钻痛、刀割痛或绞痛,常位于上腹中部,也有偏左或偏右者,如以左侧为显著,进食后可加剧,弯腰或起坐身体向前倾则可减轻。轻者3日—5日可缓解。年老体弱者有时可无腹痛或极轻微。
2.恶心呕吐 起病时有恶心呕吐,有时较频繁,呕吐剧烈者可吐出胆汁。
3.发热 水肿型病人常有中等发热,少数可超过39℃,一般可持续3日—5日。出血坏死型发热较高,多数持续不退,特别在有胰腺或腹腔继发感染时,常呈现出驰张热。
4.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失调 多有轻重不等的水,呕吐频繁者可有代谢性碱中毒。出血型坏死的病人有明显脱水与代谢性碱中毒,重症病人可因低钙血症而引起手足搐搦,血钾及镁均可降低。
5.休克 常见于急性出血坏死型胰腺炎,病人可突然出现烦躁不安,皮肤呈大理石样斑状青紫,四肢湿冷,脉搏快细,血压下降。休克的发生可能与频繁呕吐丧失体液,以致血容量减少,以及剧烈腹痛、胰酶损害组织等诸多因素有关。急性水肿型胰腺炎的体征轻微,绝大多数的病人可有上腹压痛和轻度腹壁紧张。出血坏死型胰腺炎,常出现肠麻痹、明显腹胀、肠鸣音减低等。
三、护理措施
1.禁食 是急性胰腺炎发作时采用的首要措施。病人在禁食期间往往因腹痛、口干,不能进食而出现精神萎糜不振,有时甚至烦躁。针对病人的心理,要耐心地做好解释工作,使其明白进食后刺激胰腺分泌胰液,胰管压力增高,不利于炎症的消除和机体的康复,同时要做好口腔护理,注意口腔卫生,因为唾液的分泌与积蓄不仅造成口腔的异味,而且会使细菌滋生引起口腔内感染。如病人生活能自理,尽量让病人做到每天刷牙1次—2次。口干时可用清水漱口,改善口腔内环境。对昏迷、生活不能自理的病人,要做到每天2次口腔护理。操作时应注意口腔粘膜的保护,将纱布球拧干后再放入病人口腔内,以防吸入性肺炎的发生。清醒的病人待病情好转后可在医生的指导下先进食少量低脂饮食,而后逐步增加饮食。
2.病人的居室内空气易流通,注意劳逸结合。饮食中应控制脂肪和淀粉的摄入量,避免暴饮暴食尤其是高脂肪饱餐和酗酒,对病人身体的危害性极大,尽量为病人提供少油、无刺激、易消化饮食,防止疾病复发。
四、治疗与急救
1.急性水肿型胰腺炎的主要治疗原则是尽量力求停止胰腺的自身消化,即通过禁食、全静脉营养及胃肠减压等,减少胰腺酶的分泌,或应用酶制剂,防止继发感染。为减少胰腺酶的分泌,可行下列方法:
①禁食,直到病人腹痈消失后开始进少量流质食物。
②如病人伴有明显恶心呕吐时,需到医院作胃肠减压。
③给予抗胆碱类药物,如阿托品0.5毫克,每6小时—8小时皮下注射。
④全静脉营养,以补充热量及维持血容量。
2.为减少胃酸分泌和胰液分泌,可用制酸药雷咪替丁每日1.0克—1.2克,静脉输液或口服。对剧烈腹痛的病人,如病情需要可给予杜冷丁50毫克—100毫克,每6小时—8小时肌肉注射。对于诊断不明的急腹症,禁止盲目使用杜冷丁等止痛药物。
3.抗生素治疗 根据病情可酌情选用庆大霉素、氨苄青霉素或先锋霉素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