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5~1997年我科对42例极低体重儿(VLBW)采用静脉全营养液(TPN)治疗后,成活率明显提高,体重增长,并发症减少。报告如下。
1 对象
VLBW74例,胎龄<33周,体重<1.5 kg;1995~1997年收治的42例为观察组,1993~1994年收治的32例为对照组。观察组中男24例,女18例;出生1 d 25例,2~3 d 11例,>3 d 6例;体重1.0 kg 5例,~1.3 kg 12例,~1.5 kg 25例;其中肺出血2例,肺炎3例,颅内出血6例,缺血缺氧性脑病5例。对照组中男18例,女14例;出生1 d 19例,2~3 d 7例,>3 d 6例;体重1.0 kg 3例,~1.3 kg 11例,~1.5 kg 18例;其中肺出血3例,肺炎6例,颅内出血5例,缺血缺氧性脑病2例,两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有可比性。
2 方法及结果
观察组采用周围静脉留置针输入TPN,微量输液泵控制滴速,以18~24 h均匀输入体内。TPN主要成分为10%脂肪乳,5%复方氨基酸,葡萄糖,水溶维生素(含VitB1、VitB2、VitB12、VitC、叶酸、烟酸等),电解质适量。脂肪乳从0.5 g/kg始,以后每日增加0.5 g/kg,5 d后3 g/kg维持;5%复方氨基酸同上用法,5 d后2.5~3.0 g/kg维持;葡萄糖每日按2 g/kg逐渐增至10 g/kg维持;水溶性维生素粉剂常规10 ml注射用水稀释后以1 ml/kg混于5%复方氨基酸内。每周输血或血浆1次,适量补充微量元素。对照组采用一般静脉输液方法,按2 g/kg葡萄糖逐渐增至14 g/kg维持。电解质、血浆输入同观察组。5 d为1疗程,疗程结束后两组疗效进行比较。两组效果经统计学处理有显著差异(见附表)。并发症发生率对照组为62.5%,观察组19.04%,观察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
3 护理
3.1 体温监测 因VLBW体温调节中枢发育不全,体表面积大,皮下脂肪少,汗腺发育不完善,产热不足,因此,在应用TPN治疗中防止体温不稳引起产热、散热失衡,维持患儿中心温度是护理中的重要措施。VLBW常规入暖箱,箱温34~36℃,湿度60%~70%;病房温度宜在22~24℃,湿度50%~60%,空气新鲜。体温不稳或不升的患儿,1~2 h测体温1次,并注意观察肤色、哭声、反应、心律等。
附表 两组患儿治疗效果比较(±s)
例数 血糖(mmol/L) pH值 水肿消失天数 住院天数 体重增加(g/d)
观察组 1.85±0.18 7.35±0.05 4.58±1.34 13.74±4.16 16.38±9.20
对照组 42 1.98±0.43 7.38±0.11 12.36±3.53 17.16±4.29 9.15±5.50
t 32 3.42 3.33 11.28 3.05 12.70
P <0.005 <0.005 <0.01 <0.01 <0.05
3.2 呼吸监测 VLBW由于呼吸肌、胸廓和肺组织缺乏弹性,咳嗽反射差,呼吸中枢不健全易出现呼吸暂停和紫绀,故严格控制脂肪乳的量是预防肺内脂肪聚集致呼吸困难的关键[1]。保持呼吸道通畅,清除口腔分泌物,卧位时头不宜过高,常规面罩给氧,氧浓度38%~46%,流量2~4 L/min。
3.3 预防感染 VLBW皮下脂肪少,皮肤皱折多,长期卧床,活动少,护理不当会增加感染,故预防感染尤其重要。穿刺针眼处每日用2.5%碘伏消毒,更换无菌敷贴。TPN配制中严格掌握无菌原则,余液放4℃冰箱,24 h内应用,每批营养液均需细菌学检查,静脉留置针3 d以上需送细菌培养。
3.4 血生化监测 ①血糖监测。每日晨8时监测血糖1次。为防止血糖波动适当调整葡萄糖的量和速度。出生24 h内,控制血糖<11.3 mmol/L,同时输入氨基酸可增加糖耐量。防止营养液输入突然中止而发生低血糖,应逐渐减少其用量。②血气分析。每周测血气2~3次。了解血氧及酸碱平衡情况,防止发生高、低氧血症。血pH值<7.20表示病情危重。PCO2>6.0 kPa时有CO2储留,为呼吸性酸中毒表现;PCO2<4.27 kPa,为呼吸性碱中毒。PO2下降,且SO2下降明显,临床可出现紫绀;PCO2=5.33 kPa,明显紫绀,表示严重缺氧。此时应改善通气,加大给氧流量,增加吸氧浓度。③电解质、微量元素。每周1次对血浆钙、镁、磷浓度测定,以便调整营养液。
3.5 康复护理 TPN治疗提供了患儿生长发育的营养物质,随着体重增加,生活能力增强,逐步提高了患儿运动能力。应加强患儿掌心抚摸,给予握持反射训练。沐浴后进行必要的上下肢活动,拍背、抬腿、转身等运动。用小梳顺头发生长方向轻轻梳理,促进头皮血液循环。用棉签沾水锻炼吸吮、吞咽能力和味觉反射,促进体重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