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因咽鼓管较短、宽,并接近水平位,且免疫力较差,易因上呼吸道炎症而受累。其粘膜炎性反应可致管腔阻塞,咽鼓管功能不良可造成鼓室内外气压失衡,易引起分泌性中耳炎,或有致病菌侵入可患化脓性中耳炎。因此,在耳鼻喉科护理工作中,咽鼓管吹张处置占相当大的比重,而且以儿童居多。如何正确实施患儿咽鼓管吹张术,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是护理工作中需要认真探讨的问题。就多年临床实践,谈几点体会。
1 操作方法的选择
通常有三种方法:捏鼻鼓气法、饮水吹张法和导管吹张法。捏鼻鼓气法因吹张效力较小,患儿又不易自行完成,在实际工作中很少使用。导管吹张法需要经鼻腔插入导管抵达咽后壁,转向抵入咽鼓管的咽口。患儿难以合作并易造成鼻咽粘膜损伤,此法虽然吹张效力高也不宜用于患儿。
我们对患儿多采用饮水吹张法,其吹张效果优于捏鼻鼓气法,不会造成咽口外伤,该法的操作简单易行,容易推广应用。即以连接有吹张球的橄榄头前端塞入患儿一侧鼻前孔,另一侧鼻孔用手指压紧,令患儿将含在口中的水咽下,吞咽动作使软腭上举,封闭鼻咽腔时用力挤压吹张球,使空气在咽口开张时经咽鼓管进入中耳鼓室。
2 操作成功的经验
2.1 选择适应证
并非所有的咽鼓管阻塞使用吹张术都能见效。病例或病情选择不当,可造成操作失败和医源性损害。饮水吹张法对急、慢性分泌性中耳炎都适用,但有以下禁忌证:上呼吸道急性感染、鼻出血、鼻咽部化脓性炎症未清除脓液者、鼻咽部溃疡、肿瘤、咽鼓管骨性阻塞、肉芽肿及息肉阻塞。
2.2 操作技巧
2.2.1 口内含水量不宜太多。水量多时可使吞咽速度变慢,致使压球早于软腭上举,由于气体压力,患儿会发生喷水现象。一般口中含水量以5~10ml为宜。
2.2.2 压球时机略迟于下咽命令。因为从“咽”的指令到患儿吞咽时软腭上举关闭鼻咽腔需要2~3s,只有在鼻咽腔完全关闭时,空气才能形成较高气压,达到吹张咽鼓管的目的。
2.2.3 掌握准压球时机。对配合欠佳的患儿,在咽下命令的同时,观察其吞咽时腮部变化,可准确掌握压球时机。
2.2.4 患儿应端坐,头部的前倾与后仰都会影响成功率。
2.2.5 手指压迫非通气鼻翼处垫一块小纱布,以免手指滑脱影响封闭效果。
2.2.6 吹张时,使用两端装有耳具的听诊管,将一端插在患儿的外耳道,另一端放入检查者外耳道,根据吹张时不同气流声和鼓膜振动声,判断吹张咽鼓管是否成功。
3 注意事项
一般患儿的鼓膜菲薄,吹张时不可用力过猛,以免气压过大造成鼓膜破裂。
遇有鼻中隔偏曲的患儿,应注意橄榄球触放的位置,不可抵住鼻中隔粘膜,否则易引起鼻出血。
行吹张术前,应擤净鼻涕或脓性分泌物,不可向鼻腔滴药或进行鼻腔置换处置,以免将分泌物和药液压入中耳。
应注意防止患儿吞水压气时的呛咳和嗳气。遇有上述情况时,要稍等片刻,待症状缓解后再进行吹张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