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毒疗在我国运用已久。以毒治病,老百姓说这叫“以毒攻毒”。我国华北地区有端午节采蟾蜍汁疗恶疮的民俗,他们用的汁液就是蟾蜍耳后腺、皮肤腺分泌的白色浆液,毒性很大,入药称“蟾酥”。 蟾酥,自古是中药中的名贵药品,驰名的中成药“六神丸”中就含有蟾酥。《本草经疏》说蟾酥“能发散一切风火抑郁、大热痈肿之候,为拔疗散毒之神药。”现代研究发现,蟾酥毒有洋地黄样的强心作用,还有平喘、镇咳、抗炎、抗肿瘤、抗放射线的作用,把它运用于对心力衰竭、骨关节结核、骨髓炎和恶性肿瘤的治疗上,取得了可喜的收获。 蟾蜍全身也作药用,有破结、行水、化毒、杀虫、定痛之功,现代临床试用于治疗白喉、慢性气管炎、炭疽病、腹水、麻风和恶性肿瘤。 蟾蜍有毒,用量应严格控制。如遇中毒,可按洋地黄类强心药中毒的急救原则处理,阿托品有一定解毒作用,肾上腺素无效。 除蟾蜍外,用于“毒疗”的动物类药物尚有蛇、蜘蛛、蜂、河豚鱼、斑蝥等。毒蛇是运用最早,也是最普遍的,除传统用法之外,又开发出了治疗脑血栓、心血管病和恶性肿瘤的新用途。最毒的蛇是生活在亚洲帝汶岛上的贝氏海蛇,1只蛇的毒汁足以杀死300只羊。它的售价也高得惊人,1盎司价值4.28万美元。我国的五步蛇也是剧毒蛇,1盎司蛇毒售价1.12万美元。蜘珠毒传统运用并不普遍,美国几位化学家从其毒液中提取出了被命名为“谷氨酸酯对抗剂”化合物之后,它就火了起来。经实验,它对脑溢血和癫痫的治疗有非常理想的效果。可惜,采集非常困难,1微升蜘蛛毒液中只能提取1/10的有效量,可想而知,多大数量的蜘蛛才能满足临床的基本需要。蜂毒也有很强的毒性,在10万滴水中加入1滴蜂毒,水中的细菌会立即被全部杀死。临床上它被用于治疗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支气管哮喘、结节性红斑、荨麻疹、胆绞痛、偏头痛、过敏性鼻炎、过敏性紫癜、美尼尔氏综合征,效果相当不错。河脉鱼毒有明显的止痛作用,用于治疗肌肉伤、关节损伤、汤火烫伤、跌打损伤都有良好效果,比杜冷丁、吗啡优点多。它的镇静、麻醉作用也比较可靠,麻醉效果是普鲁卡因的16万倍!但其数量太少,目前全世界仅有20克,每克售价要27万美元。斑蝥虫是甲虫中毒性最大的,在我国作为药用的历史最长。其蚀疮、活血化瘀、抗癌作用引起了普遍关注。此外,蜈蚣、蝎子、毒蛙等,也都是早被作为“以毒攻毒”的药物使用的,现代科学把它们统称为“生物毒”。 对“生物毒”的利用,祖国医学研究颇多。今天,疾病谱的变化对有效药物的开发提出了新的挑战,用毒药攻毒病、大病、危病、急病、重病、顽固性疾病的潜力巨大,前景可观,古老疗法又一次显示出了无限的生命力。(摘自伽玛医生)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