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前不久,一名东北男患者不明原因发高烧10余天,当地医院给其用了一些抗生素药后,高烧仍然不退。情急之下,该院请解放军302医院传染病医师汪承柏教授会诊,之后将患者转到302医院接受治疗。经汪教授全面分析诊断,患者得的是由食物引起的传染病———副伤寒丙型败血症。 采访中,汪教授告诉记者,由食物引起的传染病,有些病例很容易确定病原,对症治疗效果明显。有些病例却容易引起误诊,如副伤寒丙,这种病在我国发病率不高,主要见于儿童和体质虚弱的成年人。由于这种病临床表现不一,因此很难做出准确诊断。从临床上看,根据症状可分为伤寒型,表现为发烧、黄疸,又称为嗜肝性,常误诊为病毒性肝炎;急性胃肠炎型,表现为呕吐、腹泻、腹痛、发烧;败血症型,表现为不规则发烧,上午体温38℃左右,下午及晚上可达39℃以上。 汪教授进一步强调,因食物引起的传染病治疗用药,应该先弄清病原再用药。如病情较重,应当紧急做检查,如血液、大便培养,取完培养标本后,再根据病情分析有针对性地用药治疗。切不可看到病人体温较高,病情没有初定诊断之前,就急于盲目使用抗生素,2~3天后患者高烧不退就又换另一种抗生素,这样就造成了误诊。另外,不同原因引起的发烧用药也是不同的。 汪教授说,这位男患者,如果不及时会诊治疗,继续使用抗生素,可能会发生细菌引起的多种并发症(如肝肾脓肿、心内膜炎、胸膜炎等)和恢复期可能出现的迁延性化脓性病症。 目前,这名患者经汪教授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方法,已康复出院。 汪教授特别提醒广大读者,由于甲、戍型病毒性肝炎、伤寒、痢疾等细菌性疾病,大多是畜、禽等动物食品被微生物污染而引起的传染,如食物腐败、变质、加工或运输过程及储存受到病毒或细菌的侵袭繁殖,食用了这些没有经过严格加热的凉拌荤菜,儿童及体弱的人就易传染上疾病。因此,在外就餐一定要选择卫生条件好、信誉度高的餐馆,且要少食鱼、肉类凉菜。在家食用这些食品必须加热,这是防止“病从口入”的关键措施。 摘自健康时报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