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茶馆在北京有它的历史和发展。辛亥革命前,北京的茶馆,就类似老舍先生在话剧《茶馆》中搬演的那种老式茶馆。一进门,右手是柜台;左手是一个吊在房里,却坐在火炉上的大铜壶,足有五六尺高,两旁各有一个长长的壶嘴,其名曰:“大搬壶”。搬壶提不动,但可搬动后边的把儿沏茶倒水。 老式茶馆店堂里摆的是高桌、方凳,除茶水外还卖京八件的“红炉点心”。坐这种老茶馆的多是八旗子弟,正如一首《竹枝词》所叹:“小帽长衫着体新,纷纷街巷步芳尘;闲来三五茶坊坐,半是曾登仕版人。”现在地安门大街有个天汇大院,谁能知道那是当年大茶馆天汇轩的旧址。 二十世纪初,北京出现了南式茶楼,它们已不叫什么“轩”,而是什么“春”、“园”。多开在东安市场、城南游艺园。不光供应茶水,而且各有自己的特色点心。后来这些老式的、南式的一一衰败,就剩下鼓楼后头、天桥、什刹海一带的小茶馆。专供棋友下棋、票友清唱。 说茶馆不能不提中山公园的“来今雨轩”,这个一直开到解放后的茶座,是文人墨客、大学教授们的聚会场所,鲁迅先生就曾是它的常客。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