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美容健美 > 美容护肤 |
缅甸:木头粉末有美容功效 |
[ http://www.piccc.com ] 点击数:
【字体:大 中 小】
|
7月上旬,应缅甸娃达国际公司邀请,记者一行数人赴缅甸首都仰光进行考察。借随行之便,记者领略了一番异国风情,虽然只是走马观花,倒也有趣,信手拈来,以飨读者。 处处闻鸦声 飞机到达仰光,已是下午时分。热情的主人把我们领到了一间缅籍华人开的白象宾馆。没想到刚走进大门,就听到了从树上传来的几声乌鸦叫。大家不禁一楞,因为按照国内的习俗,乌鸦是报丧的鸟,谁要是听到乌鸦叫,那是很不吉利的。由于是初来乍到,大家面面相觑,一时语塞。 然而,我们很快释然。原来,仰光是鸟儿天堂,人们对所有的鸟儿一视同仁,爱护有加。至于乌鸦,更是有落到谁家屋顶,就会给谁家带来财运之说,所以在缅甸听到鸦叫其实还是好事呢。这里的鸟儿没有家养,全部是野生,人们不但不驱赶、捕杀它们,还在自己的家门口撒上些米饭、豆子,或在屋檐下挂上一小把稻谷,供它们自由采食。所以在仰光,无论是繁华的闹市,偏远的郊区,还是金壁辉煌的大金塔,到处都是一群群自由飞翔的乌鸦、鹊子、麻雀。 大街上的电线常常站着一长串一字排开的乌鸦或鹊子,刹是好看,路树则落满麻雀,吱吱喳喳,十分热闹。 人鸟长期和谐相处,使得这里的鸟儿不怕人。习惯早起的笔者,好几天早上拉开窗帘,都看见几只小麻雀站在窗台上梳理羽毛,见了人也若无其事。听说,这里也有人捕捉鸟儿的,但只是在寺庙周围专供来朝拜上香的人买来放生,而绝不是食用。我想,这些良好的习俗,便是佛教主张不杀生带来的结果吧。 和尚满街走 早就听说缅甸是个佛教国家,80%以上的人信奉佛教,所以缅甸人出家当和尚是十分平常的事。 果然,一踏上仰光的土地,无论大街小巷,和尚随处可见,相比之下,尼姑虽然也有,但要少得多。和尚们披着褚红色的袈裟,捧着钵到处化缘,大多单独行动。年龄小的只有七八岁,年长的五六十岁。尼姑衣着粉红色,十分光鲜耀眼,大多是结伴而行。在珠宝市场,笔者曾看见一个老尼姑领着七、八个小尼姑,嘴中念念有词,在市场里穿行化缘。缅甸人对出家人十分友善,无论多穷,遇到有人上门化缘,那怕自己不吃,也要送给他们吃,和尚们住的房子也比普通百姓漂亮豪华得多。 与华人朋友谈起缅甸人出家,他们说,当地人出家主要是为了接受“修善”的教育与熏陶,佛教主张与人为善,不要作恶。缅甸人对出家更注重内心的修行,所以这里的和尚照样可以吃肉喝酒,正所谓“酒肉穿肠过,佛祖心中留”,只是每个月里有几天时间,只能在上午十二点以前吃东西,十二点以后只能喝水充饥,一直到第二天早上才能进食。 缅甸人出家是自愿的,没有强行规定,时间也没有限制,可以一辈子,也可以几年几个月甚至几天,出家回来,照样谈婚论嫁。笔者所采访的缅甸农业部副部长钦孟准将,就是利用休假时间去当了几天和尚,刚刚脱下袈裟不久。缅甸还有一习俗,一旦碰到什么不顺心的事,如生意失败等等,就会去出家几天,以“避灾”,而一旦发了财,也会出家几天以“还愿”。 佛教文化的长期熏陶,使这里民风纯朴,待人彬彬有礼。一天,我们拜访一家人,谈话间,一位姑娘走进来,当她在我们面前经过时,只见她弯腰弓背,一手手掌伸直放在胸前,到了房门口才伸直身子。和缅甸朋友谈起仰光的治安,他们都说这里的安全状况良好,小偷是有的,但极少恶性案件。我们在仰光七天,每次上街,除开些少维持交通的警察外,也没有看见巡逻的警察或军人。 美国西餐与茹毛饮血 临行前,打听到缅甸饮食偏酸辣和生食,吃抓饭。因此未到仰光,心里先打鼓:能习惯吗?亲临其境之后,才知道自己多虑了。 由于主人们的热情好客,使我们从缅甸传统的手抓饭到边境果敢地区的风味,从宾馆里地道的美国西餐到中式餐厅里的正宗粤菜,从五星级国贸大厦的下午茶到街边小店的米粉,都见识了一下。从而得到一个总体感觉,当地的饮食,从风味来说已基本被华人同化,包括仰光最热闹的地道的缅甸风味餐馆,咖喱牛肉、炸小鱼、焖猪肉……各式各样的菜肴,在口味上也和我们南宁差不多,只是他们做菜用油特别多,不管什么菜,都浸满了油。原来听说的喜食酸辣,也只是有些菜放了一些小辣椒或辣椒油,还不如川菜辣,更多的是在餐桌上摆上几小碗或酸或辣的调味品,任由各人自己点着吃。而传闻中的生吃,在我们所到过的餐馆,也只限于蔬菜,一个大碟子里摆放着白瓜、黄瓜、生菜、茼莴等七八种新鲜的蔬菜,听凭客人自便。 对于抓饭,也绝不勉强。我们每次用餐,不是筷子就是汤匙,从没有用手抓过。事实上,除开在缅甸风味店我们见过一次当地人吃抓饭外,在其他地方都没有见人吃饭用手抓,大多是用刀叉。仰光的米粉像南宁的粉丝,300元缅币(相当2.8元人民币)一碗,味道不错。在餐厅用膳,最后总要上一两道甜食,其中有一种叫“树糖”的糖粒,是最常见的,但由于太甜,我们都吃不了。在仰光喝茶,各种小吃和国内几乎雷同,只是品种要比我们少得多。 仰光的饮食渐被同化,主要是仰光的餐饮业基本掌握在缅籍华人手中,包括号称泰国、马来西亚、新加坡餐厅,也都是华裔所开。这些祖籍云南、福建、广东的华裔,把故乡的风味带到了缅甸,扎下了根,并推而广之。不过,据一位在缅甸生活了10多年的广西籍人士介绍,至今在缅甸,一些十分传统的茹毛饮血般的生吃猪、牛肉仍然保留着,即猪杀好后不用热水刮毛,而是用火来烧,把毛烧净后开膛破肚,然后直接饮用鲜猪血,生吃猪腰、猪肝和精肉,其中猪腰是上品,专供达官贵人亨用,吃时醮上一些酸料和香菜,就象广西人吃鱼生一样,但配料要少得多。此外,还有一道叫“撇沙”的传统名菜,就是杀牛时,将牛百叶里还没有完全消化的内容物取出拌上调料然后生吃,对于外人来说简直是匪夷所思,这里却是难得的美味佳肴。 缅甸人还喜欢吃槟榔和槟榔叶,贸易市场到处是加工好的槟榔。大街小巷则随处可见一个个小摊,摆放着一迭迭绿色的槟榔叶,商贩用木棍醮一些石膏浆涂在叶子上,然后再放一些甘草、茴香、烟丝等,把叶子卷成筒状,供人们买来嚼食。 从我们下榻的宾馆每天必备的牛油面包美式早餐,到保留至今的茹毛饮血,以及华人美食的普及,多元的饮食文化无疑为这个古老的国家又增添了一些奇异的色彩。 木头粉末脸上擦 走在仰光的大街小巷,笔者很快发现一个十分奇特的现象,不论男女老少,许多人的脸上都涂着一种黄色的粉末。但很少全脸匀称涂满,有的只涂两边脸频和前额,有的是东一抹西一抹,象个大花脸,乍一看,很是滑稽。 开始,笔者以为是当地的一种打扮习俗。一了解,才知道这是传统的美容护肤方法。黄色的粉末是一种叫“得纳卡”的树木研成的粉。 据介绍,“得纳卡”有着很强的抗辐射作用,还能清热解毒,消除痱子,对消除脸上的青春痘尤其凑效。由于缅甸是热带地区,太阳辐射十分强烈,特别是旱季,连续几个月天天万里无云,酷日当空,白天最高温度将近50摄氏度。“得纳卡”成了一种理想的大众化护肤品。为此,当地人很喜欢使用,小孩子更是人人必涂,如果那家的孩子不涂,人们就会指责他的妈妈太懒。 一位友人告诉我们,她上学时,老师要求学生们起码要涂到20岁,谁要是不听,老师还会责打他们。 目前,市场上除直接出售“得纳卡”木段,供人们磨成汁涂脸外,还加工成瓶装品,以便携带。 随行的赵小姐今年4月曾经到过仰光,买了一些回国试用和送礼,普遍反应很好。热心于美容业的胡正梁先生听说后,一气买了200瓶和一段木头,说是要让南宁的姑娘孩子们也试一试。(黄杰珍) 桂龙新闻网 来源:南国早报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