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美容健美 > 美容手册 |
路边的理发师 |
[ http://www.piccc.com ] 点击数:
【字体:大 中 小】
|
1986年,国内发行的一部叫做《珍珍的发屋》的影片红极一时。而那时的广东,电发剪、电吹风开始替代手推剪、剃刀,“发廊”的字眼开始逐渐替代原来的“理发室”。18年过去了,发廊迅速占据了理发室在城市的大部分市场,美发风靡一时。 然而,在珠海,一群传统的理发师仍活跃在一些老街道和外来打工者聚集的地方,摆摊设点,依靠这门手艺赚取微薄的收入…… 靠手艺吃饭 路边理发摊的收费都不高,一般2到3元钱就可以搞掂,这比起动辄十几甚至数百元的发廊来说,是真正的便宜实惠。所以,路边理发摊在外来打工者聚集的生活区是最有市场的。据此,前山是城区最多路边理发摊的地方也就顺理成章。 前不久,在前山三石台长满了高大马尾松的路边树荫下,记者就找到了这样的理发摊。据说,这里原来叫“岐关路”,是石岐通往拱北关口的唯一公路。如今,随着城市的发展,新路修起来后,这里冷落了许多,这条路的柏油路面也仅剩下300多米的一段了。 虽然如此,这里却成了路边理发摊的聚集地——道路两边相隔着十来米就有一个摊位。它们的摆设与发廊相比,显得十分简单,而且大多是一个“面孔”:挂在树干上的一面小镜子,前面摆放着一张供顾客坐的椅子,另外就是一个装着手推剪、剃刀、围布等理发工具的小袋子。 那里不少摊主的生意还算可以,都有许多客人在等候理发,这些人坐在水泥板上闲聊着,仿佛城市的喧嚣离得很远很远。 虽然这里没有发廊的环境和服务,但不少人喜欢的就是这样的气氛。一位理发师说,光顾的客人远不止打工的。除了小孩子、老人家之外,也不乏开着小车前来帮衬的老板。手艺人靠的是手艺吃饭,不少客人都是回头客或熟客。 老行业会逐渐消失 60多岁的梁师傅是化州人,他算是这里最有“来头”的理发师了。他1961年就来到了珠海,一住就是几十年。虽然如此,但他那浓浓的乡音却没怎么变。 他说,当时他在三灶的一个农场的理发室当学徒,摸爬滚打下来才成了一名像样的理发师。孩子大了,自己又退了休,就跟着儿子来城区居住了。虽然孩子们都很孝顺,但他没有在家享清福。他摆摊为人理发,不但有收入,更重要的是可以和一些老主顾聊聊天,打发日辰(时间)。 路边理发师傅的手法一般都娴熟得很,十来分钟就能理出个像模像样的发型来,发型也不只是“陆军头”这么单一了。在他们看来,发廊做的都是讨巧的活,什么染发、吹头的;而理发做的都是实在的活,理得好坏,有没有技术,一眼就能看出来,没有什么掩饰的。 梁师傅说,从前理一个头只要7分钱、1角、两角,到现在的理个头3元。虽然价格比发廊低许多,但同样有着竞争。一些湖南的年轻师傅理一个头只收2元。像他们这样的摊档,生意好的时候一天能理二十来个头,平时一天也有七、八个顾客帮衬。 有路边理发师说,毕竟这样的景况还是远不如当年理发室人头涌涌的热闹景象了。人们的生活越来越好,打扮的心思也越来越多,也许有一天,路边理发摊这样的老行业就会消失掉……(伍洲) 来源: 珠江晚报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