蚓激酶对老年冠心病患者血液流变性的影响
微循环学杂志 2000年第1期第10卷 研究报告
作者:祁威 于晓波 赵亚丽
单位:祁威(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十医院, 邮政编码 哈尔滨150070);于晓波(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一医院);赵亚丽(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一医院)
为探讨蚓激酶对老年人冠心病(CHD)患者症状、 心电图、 血液流变性的影响。 我们对69例患 者随机分成二组, 分别采用蚓激酶和肝素治疗, 并进行治疗前后的对比观察。
1 资料与方法
选择69例冠心病患者, 其中男61例、 女8例, 年龄64~78岁。 均符合WHO所规定的冠心病 诊断标准。 全部病例随机分为二组。 (1) 蚓激酶组: 男31例、 女4例, 平均72岁。 (2) 肝素组: 男30例、 女4例, 平均年龄70岁。 二组在年龄、 性别、 病程、 病情方面相 似。
方法: 蚓激酶组给予扩冠、 活血、 通络、 降脂综合的治疗同时给予普恩复胶囊3次/日, 饭前口服400 mg进行降粘、 抗凝、 溶栓治疗。 肝素组采用相同综合治疗, 并加用肝素 钠6 250 U, 1次/日静点。 疗程均为18天, 治疗前后检查血脂和血液流变学指标(采 用上海产玻管粘度计检测), 各组参数进行同期比较。
2 结 果
二组治疗后各项指标比较。 除血脂、 血糖外, 其余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 0.01, 见附表)。
附表 治疗前后二组血液流变学血 脂、 血糖情况比较
组 别 |
红细胞
压积 |
全血比粘度 |
血浆比
粘度 |
纤维蛋白原
(g/L) |
红细胞变形
指数TK值 |
胆固醇
(mmol/L) |
甘油三酯
(mmol/L) |
血 糖
(mmol/L) |
80 s-1 |
20 s-1 |
蚓激酶组 |
治疗前 |
0.48±0.05 |
8.39±1.12 |
12.09±2.94 |
1.92±0.17 |
5 .60±0.30 |
0.94±0.02 |
6.54±0.20 |
2.65±0.18 |
4.41±1.51 |
治疗后 |
0.42±0.041) |
6.41±0.121) |
10.37±1.12 1) |
1.64±0.081) |
2.80±0.122) |
0.90±0.051) |
6.53 ±0.10 |
2.47±0.541) |
4.40±1.59 |
肝素组 |
治疗前 |
0.47±0.05 |
8.36±1.10 |
12.04±2.90 |
1.89±0.16 |
5.58±0.30 |
0.92±0.01 |
6.54±0.17 |
2.63±0.16 |
4.39±1.43 |
治疗后 |
0.46±0.05 |
7.86±0.17 |
10.74±1.29 |
1.85±0.34 |
4.5 4±0.15 |
0.92±0.06 |
6.54±0.10 |
2.47±0.28 |
4.40±1.54 |
注: 与同期肝素组比较: 1) P<0.05, 2) P<0.01
3 讨 论
二组病人治疗前血液流变学检测结果证实: 老年冠心病患者的血液处于高粘、 高凝、 低 纤溶状态。 因此治疗老年冠心病需要降低血粘度、 抑制血小板粘附、 降解纤维蛋白原、 溶栓防栓的药物。 蚓激酶是以传统的中医药学为依据从蚯蚓中分离得到的有上述作用的药 物。 本文中口服普恩复(蚓激酶制剂)的病例, 临床总有效率88.4%, 显效率69%, 未 见不良反应与副作用。 血液流变学检测结果证实其疗效比肝素组明显。 但对血糖、 血脂未见明显影响。 目前临床应用的快速抗凝 剂以肝素为主。 肝素系一组分子量大小不等的酸性粘多糖, 其抗凝活性表达需抗凝血酶- Ⅲ(AT-Ⅲ)存在, 在AT-Ⅲ缺乏或功能异常或水平低下或DIC过分耗竭等情况下, 肝素疗 效有限。 蚓激酶具有降解纤维蛋白原、 凝血酶原的作用, 使血小板及凝血系统的激活双 重受抑, 并具有溶栓作用。 蚓激酶组病例的纤维蛋白原、 全血粘度、 血小板聚集指数与 治疗前相比显著降低, 纤维蛋白原明显下降至正常水平。 提示其可以广泛应用于预防缺血 性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及防治血栓的再次形成。
本文作者简介:祁威(1961~), 男, 汉族, 副主任医师
本文1999-05-06收到, 1999-12-20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