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拟宣阳通痹汤治疗冠心病48例
心血管康复医学杂志 1999年第3期第8卷 传统医学与康复
作者:师元明 崔爱国
单位:黑龙江省佳木斯市中医院,154002
笔者取古人方剂之优点,自拟宣阳通痹汤治疗冠心病48例,疗效满意,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冠心病诊断按照1979年全国中西医结合防治冠心病、心绞痛、心律失常座谈会修订的有关标准,48例中,男35例,女13例,年龄36~71岁,平均52岁,病程1~23年,有典型心绞痛16例,无症状心肌缺血19例,其中合并高血压22例,心律失常14例,高血脂症12例。
1.2 方法
宣阳通痹汤基本方:全栝蒌30克,薤白15克,桂枝10克,丹参30克、赤芍15克、川芎15克、三七粉(冲)5克、檀香10克、砂仁10克、太子参15克、寸冬15克、五味子15克、炒柏子仁15克、甘草10克。随证加减:伴高血压病,属肝阳上亢型者加天麻、钩藤、石决明;伴心悸、失眠者加茯神、远志、枣仁、珍珠母;伴阳虚畏寒者加附子、仙灵脾;伴痰浊痞满者加胆南星、半夏、石菖蒲;伴脑梗塞,肢体麻木者加全蝎、蜈蚣,鸡血藤,牛膝。日一剂,水煎2次,早晚2次温服,一个月为一个疗程。
1.3 疗效标准
按照1979年全国中西医结合防治冠心病、心绞痛、心律失常座谈会修订的“冠心病、心绞痛疗效评定标准”进行评定。显效:服药一个月后,其胸闷、胀痛的发作次数、发作时间及憋闷、胀痛程度明显好转,心电图ST-T段移位消失或恢复正常;有效:胸闷、胸痛等发作次数、持续时间、程度有所好转,心电图ST-T段移位好转,但未恢复至正常;无效:一个月后胸痛症状无明显改善,心电图ST-T段移位无变化。
2 结果
显效16例,有效27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89.5%。
病案举例:孙某,男,58岁,干部,1998年4月23日初诊。患冠心病5年余,常感心悸,胸痛、憋闷、气短、乏力,活动时症状加重。近期胸闷、胸痛发作频繁,服西药效果不佳,症见:面色淡黄,神疲气短,疼痛于劳累时加重,放射至左肩胛及左手臂内侧,伴畏寒肢冷,舌质紫暗,苔白腻,脉细涩。心电图检查:Ⅰ、aVL、V4~6等导联显示S-T段呈下垂型下移0.5mV,提示心肌缺血。西医诊断为冠心病(心绞痛),中医诊断为胸痹(胸阳痹阻,气虚血瘀型),治宜宣阳通痹、活血化瘀、益气养心。方用宣阳通痹汤加减,日一剂,水煎服。服药一周后,自觉心悸、气短、胸闷、胀痛消失,心电图恢复正常。随访半年,未见复发。
3 讨论
喻嘉言曰:“胸中如太空,其阳气所过,如离照当空,旷然无处,设地气一上,则壅塞有加。”据此,治疗胸痹,首当宣痹通阳,使阳气振奋,阴寒消散;次当活血通脉,祛瘀通络,其痛可止;加之胸痹本虚标实,益气养心,以固其本,使通阳活血不伤正,益气滋阴不滞邪。本方将栝蒌薤白半夏汤、丹参饮、生脉饮三方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取其主效宣阳通痹为方剂之名。方中:全栝蒌、薤白、桂枝温通心阳,化痰开痹;丹参、赤芍、川芎活血化瘀,行气止痛;太子参、寸冬、五味子、炒柏子仁养心益气,助气血生化源;檀香、砂仁温中理气,疏散胸中郁闷,兼治心腹诸痛;三七粉冲服,益气补血,化瘀止痛,为治疗胸痹刺痛之佳品。诸药配伍,共奏宣阳通痹之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