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心病患者的动态心电图监测分析
山东医药 2000年第10期第40卷 实验与临床
作者:颜世臣 宗学奎 马金鹏 马骁 潘维恩 王俊芳
单位:颜世臣(解放军456医院250031);宗学奎(解放军456医院250031);马金鹏(解放军456医院250031);马骁(解放军456医院250031);潘维恩(解放军456医院250031);王俊芳(山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卫生所)
1998~1999年,我们对64例冠心病患者进行动态心电监测,发现除有症状性心肌缺血外,还有无症状性心肌缺血存在,报告如下。
一 般资料:64例患者均按WHO标准明确诊断为冠心病。男38例,女26例;年龄30~75岁,平均58.4岁。所有患者均予以常规扩冠、活血化瘀、营养心肌等处理。
方法:使用MEM―2400HC型动态心电图分析系统。经两个通道记录24小时每个心电波形,其中一个通道用于连续记录V1导联心电图变化,另一通道每1分钟切换记录Ⅰ至V6共12导联的心电图变化,用于分析心肌缺血,并可作出室位诊断。判定标准:ST段水平型或下斜型压低≥0.1mv持续0.08秒,连续30秒为一次心肌缺血。同时测定平均心率、平均血压、缺血发作时心率及血压。
结 果:排除干扰等假阳性,在64例中共检出心肌缺血发作610次,每例发作1~25次,平均9.5次,ST段降低幅度为0.1~0.55mv,伴典型心绞痛者8例,伴胸闷、憋喘等不典型症状者10例,无任何症状者46例。64例患者平均心率72次/min,平均血压15.3/9.2kPa。 心肌缺血时平均心率94次/min,平均血压16.7/10.7kPa。64例中有心律失常者45例(70.3%),其中室上性心律失常18例(早搏12例,心动过速3例,心房扑动及心房颤动3例),室性心率失常22例(LownⅠ级8例,Ⅱ级6例,Ⅲ级3例,ⅠVa级2例,ⅠVB级2例,Ⅴ级1例);另有Ⅱ度房室传导阻滞2例,完全性左束支和右束支传导阻滞各1例;急性心内膜下缺血伴无症状性心肌梗塞1例。64例中白天发生缺血480次(80.6%),其中5~7时发生率最高,达300次(70.1%),夜间130次(19.4%)。
讨论:本观察表明,64例冠心病患者中无症状性ST段缺血性改变者46例(71.9%),伴典型心绞痛者仅8例(12.5%)。冠心病患者晨起时轻微活动即引起心绞痛,而在其它时间同样负荷都并非如此,个别患者在疾走、爬楼或吸烟、饮酒时亦可引起明显ST―T改变。并观察到心肌缺血多呈生物钟节律,清晨醒后发生率最高,而且心率变化及血压骤变都可使心肌缺血的发作次数增加。
(2000-02-27收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