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专题栏目 > 腹泻专题 > 诊断治疗 用户登录 新用户注册
轮状病毒性腹泻有何特点,如何诊治?

轮状病毒性腹泻有何特点,如何诊治?

  轮状病毒感染后多数无症状,有症状者常为5岁以下儿童。潜伏期约为2~3天,发热、呕吐和腹泻是最常见的早期症状,多数患儿在病初即可发生呕吐,常先于腹泻,大便次数增多,每日多在10次以内,亦可达数十次,量多,黄或淡黄色,水样或蛋花汤样,无腥臭味,粪便中钠与氯升高,少数可有呼吸道症状如咳嗽、流涕等。常出现脱水和酸中毒症状,据统计约40%~80%的患儿有脱水,可伴代谢性酸中毒,脱水程度通常不到5%,约40%的患儿脱水可达10%,个别脱水严重,较大肠杆菌感染、细菌性痢疾为甚。病程约3~8天,少数较长。成可有轻度腹泻、稀便、乏力、腹痛和呕吐等症状,有时可伴发肠套叠、Reye 综合征、脑炎、流脑-尿毒症症候群或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或血清转氨酶升高。

  本病为一自限性疾病,极少见死亡,死亡多发生于症状出现3天内。

  轮状病毒腹泻的诊断,主要根据轮状病毒腹泻多发生于寒冷季节,小儿轮状病毒多侵犯婴幼儿,成轮状病毒多侵犯青壮年,临床表现具有病毒腹泻特点。

  目前常用的实验室检查如下:

  (1) 粪便大多呈水样,16%~30%有白细胞,50%有粘液,感染后5天,血清出现IgM抗体,感染后2~4 周后出现IgG或IgA。

  (2)粪便透射电镜检查负性染色,适用于粪便中有大量病毒颗粒,但未能确定病毒血清型者,是最常用的实验诊断方法之一。粪便免疫电镜检查亦可检出轮状病毒颗粒,敏感性较高。酶联免疫吸附检测法是目前多数实验室选用的方法,有高度敏感性和特异性。多决定簇酶快速免疫测定法,分别使用针对轮状病毒不同抗原决定簇的固相抗体与酶标抗体进行检测,费时较少。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是快速筛选大量粪便标本内病毒和血清抗体的最佳方法之一,世界卫生组织近年来推荐应用粪便凝胶电泳法检测轮状病毒的核酸泳谱,为一敏感、特异且简便的检测技术,国内已广为使用。此外,有采用测定唾液中抗轮状病毒抗体IgA的滴度来替代肠道抗体的检测,并认为轮状病毒感染后2周左右是抗体滴度的高峰期,该法比测定肠道抗体法更简便易行。

  目前尚无特效的抗病毒药物用于治疗此病,可试用干扰素等抗病毒药物,但疗效尚不肯定。有早期采用病毒唑治疗,认为能相对缩短病程。对于本病的治疗主要是给予支持和对症疗法,根据脱水程度补液,绝大多数患者可予口服,对反复呕吐或严重脱水者可先给静脉输液。

  为了预防本病的发生,6~24月龄的婴幼儿可口服含有各型轮状病毒的减毒疫苗,可刺激局部产生IgA抗体,以达到预防感染的目的。口服减毒轮状病毒疫苗是现阶段最有希望的预防方法。


页面功能 参与评论】【字体: 打印文章关闭窗口
下一编:旅游者腹泻是怎么回事,如何防治?
焦点新闻
·没有相关信息
温馨提示:如果您怀疑自己有某种健康问题,可到健康社区交流咨询或尽快去医院就医治疗。

栏目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