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对腹泻患儿做出全面诊断?
(1)首先应做出症状诊断
补液前医生应详细询问病史,仔细地进行体格检查,做必要的血液生化检查,如血清钠、钾、氯和二氧化硫结合力(或血酸碱度)测定,根据这些资料做出脱水程度、脱水性质、酸中毒程度的判断,然后开始补液。在补液过程中如果出现惊厥,应测血清钙;如果出现腹胀、肠鸣音减弱,应重测血清钾或做心电图检查,根据血清钙、钾降低程度进行补充。
(2)应该鉴别感染性腹泻与非感染性腹泻
根据年龄、发病季节、喂养方式、卫生条件、食具消毒情况、是否和腹泻病人生活在一起、临床表现、大便性状和显微镜检查结果进行鉴别。大便显微镜检查最好用新鲜大便标本,如果孩子排不出大便,可用肛管伸入直肠取出大便,挑选大便粘液或脓血部分涂片。显微镜检查的时候注意脓细胞、白细胞、红细胞、巨噬细胞、寄生虫卵及包囊等。
如为非感染性腹泻,还应初步分辨是哪种食物成分消化不良:如大便臭味很重,表示蛋白质消化不良;如大便酸味很重,泡沫多,表示碳水化合物消化不良。如大便油性大,发亮,尿布上的大便不容易洗掉,表示脂肪消化不良。
如为感染性腹泻,可根据显微镜检查结果推断肠炎性质。如白细胞较多,表明肠粘膜炎症重,多为侵袭性细菌引起,如侵袭性大肠杆菌、痢疾杆菌、鼠伤寒沙门氏菌、空肠弯曲菌、耶尔森肠炎杆菌、金黄色葡萄菌、难辨梭状芽胞杆菌等;如白细胞很少,表明肠粘膜损害较轻,多为非侵袭性病原引起,如产毒性大肠杆菌、霍乱弧菌或病毒;发现寄生虫卵或包囊,表明腹泻是由寄生虫引起的,如肠梨形鞭毛虫、溶组织阿米巴、蛔虫、蛲虫、钩虫等。
(3)感染性腹泻应做病原诊断
由于感染性腹泻患儿的临床表现特异性不强,所以根据临床表现做病原诊断很不可靠。疑似细菌引起的腹泻应做电子显微镜或免疫电子显微镜检查,也可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轮状病毒。
如果不具备做病原学检测条件,可根据大便性状、发病季节、大便显微镜检查结果推断腹泻最可能的病原。如2岁以下孩子,秋冬季腹泻,大便蛋花汤样,无脓血,轮状病毒肠炎可能性最大;如腹泻发生在夏季,大便腥臭味大,很可能是致病性大肠杆菌引起的;如果患儿大便中有粘液、脓或脓血,应考虑细菌性痢疾、空肠弯曲菌或鼠伤寒沙门氏菌肠炎等。
(4)病期诊断
急性腹泻:病程在2周以内。迁延性腹泻:病程2周至2个月。慢性腹泻:病程在2个月以上。
(5)分型诊断
轻型腹泻:腹泻每日少于10次,每次粪便含水量不多,患儿无脱水或仅有轻度脱水。重型腹泻:腹泻每日多于 10次或便次不多,但含水量很多,患儿有中、重度脱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