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抗生素相关的腹泻与结肠炎
转自37度医学网
【概述】
随着抗生素广泛的应用,与一些抗生素有关的腹泻或结肠炎屡有发生。
【病因】
常引起腹泻或结肠炎的抗生素有青霉素G、氯霉素、头孢菌素类、氨节西林、林可霉素、克林霉素、利福平等。以氨苄西林和克林霉素所致者为最多。老年龄组用抗生素后发生率尤高。
【发病机制】
广谱抗生素的使用尤其是用药时间较长者可引起肠道生态平衡失调,肠道菌群改变,发生腹泻。若有耐药性难辨梭状芽胞杆菌过量繁殖,产生致病的肠毒素(外毒素),则引起结肠炎,甚至假膜性结肠炎。难辨梭状芽胞杆菌是一种厌氧的革兰阳性细长杆菌,产生细胞毒素(毒素B)及肠毒素(毒素A),耐药性强。
【临床表现】
腹泻常发生于抗菌治疗的过程中或停药后1~2周内,最迟可发生于治疗疗程的第10周。发病与药物剂量或给药途径关系不大。临床上表现为腹泻和假膜性肠炎两种类型,前者病情较轻,后者严重甚至致死。二者主要表现见表11-55。
表11-55 抗生素相关腹泻和假膜性肠炎临床表现比较
|
抗生素相关腹泻 |
抗生素致假膜性肠炎 |
腹泻 |
水泻为主 |
血便,粘血便,斑块状或条条假膜 |
失水 |
轻~中 |
重,常伴显著电解质紊乱 |
毒血症 |
轻 |
重,伴高热,以至中毒性休克 |
乙状结肠镜检查 |
粘膜正常或呈轻度充血水肿 |
有灰黄或灰白斑块状假膜 |
粪便难辨梭状芽胞菌 |
低 |
高(>90%) |
细胞毒性试验 |
低(14%) |
高(96%) |
治疗 |
停用抗生素,对症治疗 |
用万古霉素,甲硝唑口服 |
预后 |
较好 |
差,病死率高达20%~30% |
重症患者可并发脱水、电解质紊乱、代谢性酸中毒、休克、DIC,以及肠出血、肠穿孔、中毒性肠麻痹等。
【诊断说明】
诊断依赖用药史、临床表现、乙状结肠镜检查以及粪便作多种培养和病原株作细胞毒性试验。
【鉴别诊断】
与抗生素相关的假膜性结肠炎应与手术后假膜性小肠结肠炎鉴别。手术后假膜性小肠结肠炎主要累及小肠与结肠,腹泻发生率略低,预后差,病死率高,粪便培养可发现金黄色葡萄球菌。发生原因与肠道供血不足有关。
【治疗说明】
应立即停用有关抗菌药物,并予以对症和支持疗法,纠正失水及电解质紊乱。病情重者应口服万古霉素1~2g/d(30mg/kg),分4次服。由于万古霉素不吸收,故在肠道浓度高。甲硝唑应用也有效,每日1.5g,分3次服。疗程一般10~14d。
【预防说明】
正确合理应用抗生素。用药时观察病情变化,一旦有大便异常立即停药。必要时取粪便进行厌氧菌培养。
患者应予隔离,避免引起院内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