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气管哮喘病人如何合理用药
首都医药 2000年第10期第7卷 用药指南
作者:党保国
支气管哮喘是呼吸系统病中的常见病,多发症。近年来,随着空气污染的日益严重,及吸烟人的增加。我国患哮喘的人数有上升的趋势。支气管哮喘的临床表现为气急、咳嗽、哮鸣,多痰,给患者带来很大痛苦。由于呼气时肺支气管呈痉挛缩小,故呼气困难症状尤为明显。它的发病原因不甚明确,一般认为是受到各种刺激(包括外源性和内源性)使用支气管的反应性增高,支气管平滑肌痉挛,粘膜水肿及分泌物增加,导致广泛的气管狭窄引起的发作性症状。
对于支气管哮喘的治疗目前没有特效药根治,可是一般患者经过合理的用药及注意周围环境的控制,避免接触各种致源物;如屋尘、花粉、猫狗等动物皮屑。症状都可以得到控制和缓解,治疗支气管哮喘的药物现在市场上种类很多,现根据其特性,将如何用药及注意事项介绍如下:
1 茶碱类:此类包括氨茶碱、喘定、胆茶碱、长效茶碱等。这类药物既可以口服,也可肌肉注射或静脉用药。氨茶碱对哮喘有显著疗效,它具有强心、利尿、扩张冠状动脉、松驰支气管平滑肌和兴奋中枢神经系统等作用。口服用量 0.1~0.2克,每日 3 次。由于氨茶碱有溶解度大,作用迅速等特点,所以在静注速度过快或浓度过高时,均可产生毒副作用,患者常有心律失常,血压骤降,惊厥等严重反应,有的甚至死亡。氨茶碱有效血药浓度是 4~15微克/毫升,如大于此值,就会出现药物反应。在静脉治疗时应在 15~30 分钟,以每公斤体重 5.6 毫克注射,然后按每小时每公斤 1 毫克的药量缓慢静滴。喘定的药理作用虽不及氨茶碱,但它的副作用小,剂量口服 0.2~0.3 毫克,每日 3~4 次。长效茶碱制剂可使血中茶碱浓度保持平稳,所以适合夜间哮喘的治疗。剂量是 12 小时口服 1 片。
2 糖皮质激素:此类目前广泛用于治疗哮喘患者,它被认为是最可靠的抗炎药物。它的特点是能有效地控制症状,对呼吸道局部有较强的消炎作用,可以降低气道高反应,解除支气管痉挛阻塞。用于吸入治疗的皮质激素有:必可酮、安得新、普米克气雾剂及普米克都保。(干粉剂)治疗时根据病情轻重选择剂量,一般为 400~1600μg/天,连续吸入 1 周才能有效。在哮喘发作时应与β2 激动剂及茶碱类合用,先吸入β2激动剂,再吸入皮质激素,对于季节性哮喘患者可考虑在发作前二周开始连续、规则地吸入皮质激素。激素吸入治疗比口服副作用要小的多,它不但可减少所需口服剂量,甚至可以代替口服治疗。局部反应为口和咽部轻微感染。所以每次喷药前应用清水漱口。
3 β2受体激动剂:β2受体激动剂常用的有吸入和口服两种, 吸入的有喘乐宁气雾剂,博利康尼都保(干粉剂)喘康速气雾剂。口服的有舒喘灵,全特宁、博利康尼等。此药可舒张气道平滑肌。降低血管通透性,调节肥大细胞及嗜碱粒细胞介质的释放。用于治疗轻度哮喘急性发作,或预防运动性哮喘。一般在吸入β2激动剂 5~10 分钟左右就可见效,疗效持续 4~6 小时。如果患者病症加重,须与皮质激素、氨茶碱合用。口服短效β2激动剂和缓释型作用与吸入在药理功效上差不多,但前者的副作用较多。
4 抗胆碱能类:阿托品以前曾用来止喘,可是有一系列副作用,如可引起心动过速,痰液粘稠不易咯出等症状,现在已基本不再应用。目前应用的是其衍化物异丙阿托品气雾剂(shlooo),此药的特点是药理毒副反应小,而药性作用长。痰喘星对于夜间病人有一定疗效,但患者如有青光眼,心动过速,前列腺肥大等病症应慎用此药。
患支气管哮喘的病人老人居多,在这里要特别向老年朋友们提醒,在使用药物治疗时一定要慎用氨茶碱,因为老年人身体的各个器官功能都已经衰退。致使药物在体内代谢、分解及排泄能力降低,而氨茶碱又是毒副作用较大的药物,如果老年人用药不合理,易发生中毒,对生命有一定危险性,所以老年人应注意以下问题:(1)一定要遵医服药,严格掌握用药剂量,开始就小量试服,无异常反应才可服常用量,切忌不可盲目加量,常用量1次100~200 毫克,每日3次,发现不良反应,立即停用。(2)静脉使用氨茶碱时,尽量不作静脉推注,如果进行推注,要注意浓度不要过高及注射太快。在静脉点滴时,如患者出现兴奋,失眠或胃部不适,可用安定,胃舒平等药物缓解症状,要是副作用有进一步发展的趋势,应马上停药。倘若老年人还患有低血压,急性心肌梗塞,休克及甲亢病症,应忌用氨茶碱。另外儿童对氨茶碱的药性也较为敏感,也应慎用。
我国相当一部分哮喘人群属于过敏性哮喘,过敏性哮喘病人的“致敏”及哮喘发作,都与外界过敏原有密切关系,脱敏治疗就是通过给病人注射脱敏制剂,使其过敏程度减轻,从而减少哮喘发作。
在支气管哮喘患者的发病诱因中,绝大多数属于吸入性过敏,脱敏疗法适用于吸入性过敏。在进行脱敏治疗前,患者应作特异性皮肤实验,根据实验结果及反应强度,选择合适的抗原品种及浓度,进行脱敏治疗。
治疗时应遵循从小剂量低浓度逐步加大的原则,在病人前臂外侧中部皮下注射,每周1~2次,每一浓度级注射10次,由0.1毫升增至1.0毫升为一疗程,每次递增0.1毫升,剂量增至1.0毫升后更换下一浓度级。每一浓度级的抗原浓度相差10倍。当脱敏达到一定浓度时,即可改用维持量脱敏 。将抗原浓度及剂量固定在患者耐受的最大剂量。
患者注射后,如哮喘症状比脱敏前加重或有全身反应及注射部位红肿大于3厘米,下次注射剂量应减少,对患儿和高度过敏患者开始用的剂量要低。如出现荨麻疹和血管性水肿,应及时请医生诊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