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专题栏目 > 哮喘专题 > 文献资料 用户登录 新用户注册
哮喘儿童行为、社会适应能力及心理的研究

哮喘儿童行为、社会适应能力及心理的研究

中华儿科杂志 1998年第12期第0卷 论著

作者:黄柳一 沈皆平 佘桂源

单位:510080 广州,中山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儿科

关键词:哮喘;儿童行为;儿童心理学

  【摘要】 目的 探讨哮喘患儿与正常儿童在行为、社会适应能力和精神、心理状态方面的差异。方法 对9~15岁的264例哮喘儿童和250例正常儿童进行问卷调查,调查项目包括行为2项、社会适应能力7项和精神、心理状态6项等。结果 在行为方面,所有哮喘患儿和正常儿童都无吸烟史,但是哮喘儿童的父母一方或双方吸烟者(65.9%)比正常儿童组(52.0%)多见;此外,哮喘儿童较少参加体育运动。在社会适应能力方面,哮喘儿童较难结交新朋友,较易感觉孤单及生活不愉快,学习成绩较差。在精神心理状态方面,哮喘儿童较多出现沮丧、易激惹、紧张、睡眠障碍及头晕。结论 性格内向,社会适应能力差,某些精神情绪异常及被动吸烟在哮喘患儿中更为多见。

  Behaviors, social adjustment and psychosomatic symptoms in early youths with bronchial asthma Huang Liuyi, Shen Jieping, She Guiyuan. Department of Pediatrics, First Hospital of Sun Yatsen University of Medical Sciences, Guangzhou 510080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differences in behaviors, social adjustment and psychosomatic symptoms between asthmatic and nonasthmatic children.Methods Two hundred and sixty-four children with bronchial asthma and 250 healthy children, 9-15 years of age, were investigated about their behaviors, social adjustment and psychosomatic state.Results In behaviors, all children did not smoke, but 65.91% of asthmatics had at least one parent who smoked, compared with 52% of nonasthmatics. Physical inactivity was more prevalent in asthmatics than nonasthmatics. More asthmatics felt difficulty to make new friends, were easy to feel lonely and unhappy, and had relatively poor school performance. On the psychosomatic state, asthmatics felt more often depressed, irritable, nervous, sleeping difficulty and dizzy than non-asthmatics.Conclusion Introversion, lower ability of social adjustment, some negative psychosomatic symptoms and passive smoking might play some role in the onset of bronchial asthma.

  【Keywords】 Asthma  Child behavior  Child psychology

  近年来,尽管有关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的治疗已取得了明显的进展,但哮喘的死亡率及住院率仍在不断增长。目前,有关行为、精神及心理因素与哮喘的关系逐渐受到重视。国内对这方面的研究甚少,而国外对这方面的研究给予了相当的重视。我们对本医院哮喘呼吸专科门诊的哮喘患儿进行了问卷调查,了解哮喘患儿与正常儿童在行为、对社会的适应能力及精神心理状态方面的差异。

对象和方法

  一、对象

  为1995年3月~1998年2月于本院儿科哮喘呼吸专科门诊就诊的哮喘患儿264例,其中男136例,女128例,年龄9~15岁,平均12.2岁。哮喘的诊断参照全国哮喘诊断标准[1]。正常对照组为来本院儿科门诊体检的正常儿童250例,其中男129例,女121例,年龄9~15岁,平均12.9岁。经统计学分析,哮喘组与对照组年龄及性别构成间差异无显著意义。

  二、方法

  采用本院儿科呼吸组设计的问卷进行医生问卷法调查上述员。内容包括:

  1.行为:(1)吸烟:患儿及(或)父母是否每天或每周吸烟;(2)体育运动:是否每周运动1次以上,每次至少20分钟并出现气促及出汗现象。

  2.社会适应能力:(1)好朋友的数目:无,1个或多于1个;(2)孤独感:是否经常感到孤独;(3)是否容易与父母沟通;(4)是否喜欢学校;(5)是否感觉生活愉快;(6)学习成绩很好或中等以下;(7)是否容易结交新朋友。

表1 哮喘患儿与正常儿童社会适应能力各项指标的OR值

组别 例数 无好友 与父母沟通难 不喜欢学校 结交新友难 常感孤单 学习成绩不佳 生活不愉快
例数 百分率

  (%)

例数 百分率

  (%)

例数 百分率

  (%)

例数 百分率

  (%)

例数 百分率

  (%)

例数 百分率

  (%)

例数 百分率

  (%)

哮喘组 264 21 7.9 75 28.4 25 9.5 91 34.5 66 25.0 35 13.3 47 17.8
正常组 250 15 6.0 65 26.0 22 8.8 60 24.0 38 15.2 12  4.8 24  9.6
M-HOR值 1.35 1.13 1.08 1.67 1.86 3.03 2.04
95%可信限 0.65~2.84 0.75~1.70 0.57~2.06 1.11~2.50* 1.17~2.97* 1.47~6.34* 1.17~3.57*

  *P<0.05

表2 哮喘患儿与正常儿童精神心理方面各项指标的OR值

组别 例数 沮丧 易激惹 头痛 紧张 睡眠障碍 头晕
例数 百分率

  (%)

例数 百分率

  (%)

例数 百分率

  (%)

例数 百分率

  (%)

例数 百分率

  (%)

例数 百分率

  (%)

哮喘组 264

118

44.7

157

59.5

119

45.1

130

49.2

97

36.7

92

34.9

正常组 250 74 29.6 97 38.8 102 40.8 87 38.8 60 24.0 49 19.6
M-HOR值 1.92 2.31 1.19 1.82 1.84 2.19
95%可信限 1.31~2.81* 1.60~3.35* 0.83~1.72 1.25~2.63* 1.23~2.75* 1.44~3.35*

  注:所有指标每周出现至少1次;* P<0.05  3.精神心理状态:是否经常有头痛、沮丧、易激惹、精神紧张、睡眠障碍及头晕。

  三、统计学方法

  统计分析采用Mantel-Haenzel Chi-square (χ2MH)和odds ratios (ORMH)方法,分析哮喘患儿与正常儿童在行为、社会适应能力及精神心理状态等各方面的差异。用Epi Info Version6.02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分析时已排除年龄、性别两种混杂因素。

结果

  一、行为

  在调查中发现所有哮喘患儿和正常儿童都无吸烟史,但父母一方或双方吸烟者哮喘患儿组为174例(65.9%),正常儿童组为130例(52.0%),两者相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χ2MH=10.26, P<0.01)。此外,较少参加体育运动方面,哮喘患儿为85例(32.2%),正常儿童为43例(17.20%),两者相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χ2MH=15.41, P<0.01)。

  二、社会适应能力

  表1显示哮喘患儿与正常儿童在社会适应能力方面每一项的OR值。其中哮喘患儿与正常儿童相比,比较难以结交新朋友,较易感觉孤单及不愉快,学习成绩较差,二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但是在好朋友数目、与父母沟通和对上学的喜恶等项目上,两组相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

  三、精神心理状态

  表2显示哮喘患儿与正常儿童在精神心理方面每一项的OR值。其中哮喘患儿与正常儿童相比,较多出现沮丧、易激惹、紧张、睡眠障碍及头晕。二组相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

讨论

  许多研究已经揭示了哮喘与吸烟的关系。与国外调查结果[2]不同的是,本组调查不论是哮喘患儿还是正常儿童均无吸烟者,但哮喘患儿父母单方或双方吸烟率明显高于正常儿童。有文献报道,被动吸烟会引起肺功能损害,增加哮喘患儿哮喘的发生率。尽管吸烟在导致哮喘的病理生理机制尚未完全弄清,但主动和被动吸烟是哮喘的重要诱发因素已不容置疑[3]。所以在预防哮喘方面,向父母宣传被动吸烟对哮喘患儿的危害,争取家庭合作,控制被动吸烟是十分必要的。

  Weston等[4]发现,适当的体育运动对哮喘患儿有益。据报道,在经过适当的体育锻练后,哮喘的发作次数减少,症状通常较轻,因此,有些国家(如澳大利亚、新西兰)鼓励哮喘患儿参加有规律的体育运动[2]。本次调查发现,哮喘患儿比正常儿童较少参加体育活动,推测的可能原因是:(1)哮喘患儿的父母或学校的老师对此病了解不足,对哮喘患儿过度保护心理及担心运动会诱发哮喘发作,使他们不支持哮喘患儿参加体育活动;(2)哮喘患儿在长期患病的过程中,容易产生过度依赖及自卑心理,使得他们自我限制,不愿参加体育活动。其实适当的体育锻炼可调节体的交感与副交感神经,提高支气管粘膜上皮对外界刺激的反应域值,减少发作。因此,加强哮喘预防教育,使哮喘患儿及其父母和老师意识到适当的体育锻炼有益于健康,鼓励患儿尽可能过正常的生活,参加有益身心的体育活动。是医生、父母和教师之间取得理解、共识和合作的关键因素之一。

  有许多证据表明,哮喘患者比其他表现出更多的消极情绪[5]。本次调查发现在社会适应能力上,哮喘患儿与正常儿童相比,较难结交新朋友,较易感觉孤单及生活不愉快,学习成绩相对较差等;在精神、心理状态上,哮喘患儿比正常儿童更多表现出沮丧、易激惹、紧张、睡眠障碍及头晕,这与国外文献报道相似[2]。推测产生这些差异的原因可能有:(1)哮喘确诊后对患儿心理所产生的影响,使他们容易产生自卑及消极的情绪;(2)对哮喘发作时严重支气管痉挛所产生的窒息感的恐惧,使哮喘患儿容易产生紧张,焦虑及沮丧等症状[6];(3)治疗哮喘的药物如口服类固醇激素和β2受体激动剂所产生的一些副作用[7,8];(4)睡眠障碍可能是由于哮喘本身所致,部份哮喘患儿由于夜间出现症状发作而影响睡眠,激素及β2受体激动剂产生的欣快感也是其中原因之一。

  Yellowlees等[9]研究发现,情绪低落是哮喘发病的危险因素之一。其他研究也显示,哮喘发作率的增高与高度焦虑及情绪波动有关,在哮喘确诊后,如果没有适当的心理治疗,在哮喘患儿的成长过程中,将会出现继发的情感障碍问题,这又会导致哮喘的加重[5,10]。因此,重视哮喘患儿的心理教育是必要的。近年来,哮喘患儿的教育逐渐受到关注,国内亦举办了一些如“哮喘之家”和“哮喘夏令营”的活动,在这些活动中,除了教会患儿及家长症状的判断及掌握治疗上的措施外,还应该关注哮喘患儿的心理变化及生活方式,有针对性地进行开导、教育,树立其战胜疾病的信心,培养乐观、开朗的性格,这样有助于减少心理及性格改变所诱发的哮喘发作,降低哮喘的发生率及发作的严重程度。

  

  参考文献

  1 全国儿童哮喘防治协作组. 儿童哮喘诊断、治疗常规. 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1993,16(哮喘增刊):10-12.

  2 Forero R, Bauman A, Young L, et al. Asthma, health behaviors, social adjustment, and psychosomatic symptoms in adolenscence. J Asthma,1996,33:157-164.

  3 Weitzman M, Gortmaker S, Klein Walker D, et al. Maternal smoking and childhood asthma. Pediatrics,1990,85:505-511.

  4 Weston AR, Macfarlane DJ, Hopkins WG. Physical activity of asthmatic and non- asthmatic children. J Asthma,1989,26:279-286.

  5 Lehrer PM, Isenberg S, Hochron SM. Asthma and emotion: a review. J Asthma,1993,30:5-21.

  6 Yellowlees PM, Kalucy RS. Psychobiological aspects of asthma and the consequent research implications. Chest,1990,97:628-633.

  7 Perenyi A, Frecsa E, Badgy G, et al. Panic attacks as a consequence of chronic corticosteroid therapy ? Eur J Psychiatry,1988,2:69-74.

  8 Pohl R, Yeragani VK, Balon R, et al. Isoproterenol-induced panic attacks. Biol Psychiatry,1988,24:891-902.

  9 Yellowlees PM, Ruffin RE. Psychological defences and coping styles in patients following a life-threatening attach of asthna. Chest,1989,95:1298-1303.

  10 Butt AM, Alexander C. Anxiety in children with asthma. J Asthma,1993,30:199-209.

(收稿:1998-05-21  修回:1998-09-07)


页面功能 参与评论】【字体: 打印文章关闭窗口
下一编:吸入皮质醇治疗儿童哮喘的副作用观察
焦点新闻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p16基因及P16蛋白失活与临床相关性
·白血病细胞多药耐药细胞系的建立及白细胞介素4对其多
·儿童白血病分子遗传学研究进展及其临床意义
·小儿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P16蛋白表达的研究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系内克隆演化二例
·Bcl-2和Bax蛋白在急性白血病细胞中的表达及与化疗反应
·753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临床疗效的回顾性分析
·儿童急性白血病多药耐药基因检测的临床价值
温馨提示:如果您怀疑自己有某种健康问题,可到健康社区交流咨询或尽快去医院就医治疗。

栏目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