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次雾化吸入利多卡因对支气管哮喘患者FEV1和PEF的影响
江苏医药 2000年第6期第26卷 临床研究
作者:顾经宇 殷凯生 孙培莉
单位:(210029 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呼吸科)
关键词:雾化吸入;利多卡因;支气管哮喘;第一秒用力呼气量;峰值呼气流速
【摘要】 目的 观察单次吸入一定剂量利多卡因对哮喘患者第一秒用力呼气量(FEV1)和峰值呼气流速(PEF)的影响。方法 20例非急性发作期哮喘患者保持目前治疗方案,分两次随机、双盲雾化吸入生理盐水(NS)5 ml和2%利多卡因5 ml,测定吸入前(基础值)和吸入后5、10、20、30、45、60分钟时的FEV1和PEF。结果 雾化吸入NS和利多卡因后10分钟内平均FEV1和PEF均较基础值轻度下降,平均改变率(%基础值)在不同处理因素间均无显著性差异。吸入利多卡因后45~60分钟FEV1和PEF有较大幅度升高,最高改变率为6.2%±6.2%和5.8%±3.8%,而吸入NS后仅略有升高。不同处理因素下20~60分钟各时间点FEV1和PEF平均改变率均有显著性差异(P均<0.05)。结论 哮喘患者在原有治疗基础上雾化吸入利多卡因5ml(100 mg)后短时间内FEV1和PEF可能出现下降,但雾化吸入后20~60分钟FEV1和PEF均比对照组有较明显升高。
近年研究资料显示,利多卡因可能是一种良好的抗哮喘药物,能降低高反应性气道受高渗盐水、组胺等激发时的PD20或PC20[1,2],长期雾化吸入具有激素样抗炎作用[3,4]。本研究旨在观察单次雾化吸入利多卡因5 ml(100 mg)对哮喘患者第一秒用力呼气量(FEV1)和峰值呼气流速(PEF)的影响。
对象和方法
一、入选对象 按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制定的诊断标准[7],选择20例非急性发作期哮喘患者。男女各10例,年龄20~72(平均44.0±14.0)岁,基础FEV1≥50%预计值。
二、方法 研究过程中受试患者保持目前的治疗方案,分别在两个不同日子的相近时间段(±1小时)[2]接受检测;两次之间间隔1~14天。采用VM1通气测定仪测定FEV1和PEF。患者休息15分钟后测定,重复3次,间歇45~60秒,均取最大值作为基础值。若两个受试日的基础FEV1变异率>7%,则推迟试验[2]。取得基础值后随机、双盲雾化吸入生理盐水(NS) 5 ml或2%利多卡因5 ml,经口深慢吸气,呼气前屏气1~2秒。换雾化器原配口器为单向阀装置,以防药物在呼气相喷雾到空气中。分别于吸入后5、10、20、30、45、60分钟测定FEV1和PEF,亦重复3次(间歇45~60秒),均取最大值。
三、数据处理与统计学分析 计算不同受试日基础FEV1和PEF的平均值和标准差。计算完成吸入后不同时刻FEV1和PEF的改变率(%基础值),改变率=(某时刻测得的最大值-当天基础值)/当天基础值×100%,按不同时刻分别计算、s,行t检验。
结 果
一、受试者一般情况 每天应用吸入激素者11例,受试者3小时内应用短效支气管扩张剂者11例,受试前12小时内应用长效支气管扩张剂和抗过敏药者分别有5例和7例,均为常规剂量。
患者在不同受试日的基础FEV1分别为2.19 L±0.86 L(吸入NS前)和2.18 L±0.87 L(吸入利多卡因前);基础PEF分别为376 L/min±103 L/min(吸入NS前)和373 L/min±105 L/min(吸入利多卡因前),均无显著性差异(P>0.1)。故可认为本研究中患者在接受不同处理因素前病情程度无显著差异,可行自身配对比较。
二、雾化吸入NS和利多卡因后不同时间FEV1、PEF平均改变率(见图1、图2)。雾化吸入NS或利多卡因后10分钟内平均FEV1和PEF均较吸入前基础值轻度下降,不同处理因素下两者的平均改变率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
雾化吸入NS或利多卡因后20~60分钟,平均FEV1和PEF恢复并有不同程度升高。但吸入NS后45~60分钟仅略有升高,最高FEV1和PEF改变率分别为1.3%±2.8%和1.0%±2.5%;而吸入利多卡因后20分钟FEV1和PEF已有轻度升高,至45~60分钟时有较大幅度升高,最高改变率分别为6.2%±6.2%和5.8%±3.8%,个人最大升高率分别达25.6%和14.1%。不同处理因素下20~60分钟各时间点FEV1和PEF的平均改变率均有显著性差异(P均<0.05)。
图1 雾化吸入后FEV1的变化(±s)与NS组相比:P<0.05 |
图2 雾化吸入后PEF的变化(±s)与NS组相比:P<0.05
虽然雾化吸入NS和利多卡因后10分钟内FEV1和PEF的平均改变率均无显著性差异,但就个体而言,有2例患者吸入利多卡因后FEV1和PEF显著下降,最大下降平均达-19.8%和-22.4%,均于吸入后20分钟明显缓解,至30分钟时基本恢复到基础值。而吸入NS后FEV1、PEF个人最大下降分别仅为-7.1%和-6.7%。
讨 论
哮喘是多种炎症细胞介导的慢性变态反应炎症性气道疾病,因此抗炎治疗受到高度重视。近来多项研究显示利多卡因具有拮抗气道变态反应炎症的作用,特别是对激素依赖型哮喘能产生显著疗效[3,4]。
但有多篇文献报道,部分哮喘或其他存在气道高反应(BHR)的患者雾化吸入利多卡因后出现FEV1下降[1~6]。然而Hunt等[3]报道吸入利多卡因前和吸入后15分钟所有患者FEV1、PEF均无降低。上述矛盾结果可能与研究过程中的一些细节有关:在Hunt等的研究中,患者继续使用除色甘酸钠以外的一切非糖皮质激素类药物,且口服激素的减量始于利多卡因治疗至少1周以后。但其他研究者则几无例外地要求受试者停用β受体激动剂、茶碱、抗过敏药等抗哮喘药物6~24小时,多数患者在1~3个月内未口服或静脉应用激素。以上提示:停用和加用抗哮喘药物可能难以确切反映吸入利多卡因对哮喘患者肺通气功能的影响。
本研究旨在观察不改变哮喘患者现有治疗方案的情况下,雾化吸入利多卡因100 mg对FEV1和PEF的影响。结果表明吸入NS或利多卡因后的早期均可出现FEV1和PEF下降,平均下降不超过-3%,不同处理因素之间无显著性差异。但2例患者吸入利多卡因后FEV1和PEF显著下降(平均达-19.8%和-22.4%)。这与文献报道相似[1~6],但亦有差别,例如报道25%受试者吸入利多卡因后FEV1下降超过-15%[6],超过-5%者占46.7%[2]。本研究中仅2例(占10%)FEV1和PEF下降超过-15%;其余患者下降超过-5%者仅1例(-6.5%)和0例。提示不中断现有治疗的情况下,吸入利多卡因引起气道明显收缩的发生率低于中断用药者。
Harrison等[5]的研究表明预先吸入沙丁胺醇可防止吸入利多卡因所可能引起的支气管收缩。但沙丁胺醇的用量较大,本研究中患者用药均为常规剂量,2名出现FEV1显著下降的患者均在使用吸入激素,其中一位在吸入利多卡因前2小时服用了抗过敏药,另一位在吸入前3小时分别口服和吸入了支气管扩张剂。可见,常规剂量应用抗哮喘药的情况下,吸入利多卡因仍可引起短时间气道明显收缩。
总之,若保持原有治疗方案,多数哮喘患者吸入利多卡因后仅出现短暂而轻度的FEV1和PEF下降,且20~60分钟后能有不同程度提高,提示吸入利多卡因治疗哮喘还是较为安全和有益的。但少数患者可能出现一时性气道明显收缩,应用该疗法时应予以注意。
参考文献
1,Makker HK,Holgate ST.The contribution of neurogenic reflexes to hypertonic saline-induced bronchoconstriction in asthma.J Allergy Clin Immunol,1993,92:82-88.
2,Groeben H,Silvanus MT,Beste M,et al.Both intravenous and inhaled lidocaine attenuate reflex bronchoconstriction but at different plasma concentrations.Am J Respir Crit Care Med,1999,159:530-535.
3,Hunt LW,Swedlund HA,Gleich GJ.Effect of nebulized lidocaine on severe glucocorticoid-dependent asthma.Mayo Clin Proc,1996,71:361-368.
4,Decco ML,Neeno TA,Hunt LW,et al.Nebulized lidocaine in the treatment of severe asthma in children:a pilot study.Ann Allergy Asthma Immunol,1999,82:29-32.
5,Harrison TW,Tattersfield AE.Effect of single doses of inhaled lignocaine on FEV1 and bronchial reactivity in asthma.Respir Med,1998,92:1359-1363.
6,McAlpine MB,Thomson NC.Lidocaine-induced bronchoconstriction in asthma patients.Chest,1989,96:1012-1015.
7,支气管哮喘防治指南. 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 1997,20:261-267.
(收稿:1999-12-15 修回:2000-0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