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肠道息肉病综合征
转自37度医学网
【概述】
本综合征是以累及结肠为主的多发性息肉病,大部分伴有肠道外表现。按照胃肠道累及的程度、伴随的肠外表现、有无遗传倾向及其不同的遗传方式和息肉的大体与组织学表现而分类。一般可分为腺瘤性与错构瘤性息肉病综合征两大类。
(一)腺瘤性息肉病综合征 特点是多发性腺瘤伴有结肠癌的高发率。主要有以下三种:
1.家族性结肠息肉病 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疾病,偶见于无家族史者。全结肠与直肠均可有多发性腺瘤。多数腺瘤有蒂。乳头状较少见。息肉数从100左右到数千个不等。自黄豆大小至直径数厘米。常密集排列,有时成串,其组织结构与一般腺瘤无异。本病息肉并不限于大肠,如22例本病患者中有15例伴有胃息肉,并随访10年发现有9例也伴有十二指肠息肉;同时还发现有半数患者伴有骨骼异常,13%有软组织肿瘤,提示本病与Gardner综合征有相互关系。常在青春期或青年期发病,多数在20~40岁时得到诊断。有高度癌变倾向。据报告,在息肉发生的头5年内癌变率为12%,在15~20年则>50%。
大多数患者可无症状。最早的症状为腹泻,也可有腹绞痛、贫血、体重减轻和肠梗阻。经乙状结肠镜活组织检查一般即可确诊。患者应尽早作全结肠切除与回肠-肛管吻合术或回肠-直肠吻合术。术后仍需定期作直肠镜检查,如发现新的息肉可予电灼治疗。
2.Gardner综合征 是一种伴有骨和软组织肿瘤的肠息肉病。一般认为由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引起,其息肉性质和分布与家族性结肠息肉病相似,但息肉数目较少(一般<100),体积较大。也有高度癌变的倾向,但癌变年龄稍晚一些。骨瘤主要见于头颅、上下颌、蝶骨和四肢长骨。软组织肿瘤可为皮脂囊肿、脂肪瘤、纤维肉瘤、平滑肌瘤等。此外这些患者也有甲状腺、肾上腺、十二指肠壶腹部癌变的倾向。
本病的骨和软组织肿瘤常先于肠息肉出现,因此有阳性家族史而体检发现有骨或软组织肿瘤者,应作肠道检查。
本病治疗原则与家族性息肉病相同。
3.Turcot综合征 是一种遗传性疾病,较少见。其特征是患者有家族性结肠腺瘤病伴有其它脏器的肿瘤,通常是伴有中枢神经系统的肿瘤,如脑或脊髓的胶质母细胞瘤或髓母细胞瘤,因此也有胶质瘤息肉病综合征之称。结肠腺瘤的癌变率高,有称常在十几岁时已发生癌变而导致死亡者。
(二)错构瘤息肉综合征 包含一组疾病,其特点是某些肠段被一些组织的无规律地混合体所累及,具有非肿瘤性但有肿瘤样增殖的特征。
1.Peutz-Jeghers综合征(黑色素斑-胃肠多发性息肉综合征)本病系伴有粘膜、皮肤色素沉着的全胃肠道多发性息肉病。可能通过单个显性多效基因遗传。外显率很高,同一家族罹病者甚多(患者子女中50%发病),常在10岁前起病。息肉最多见于小肠,可引起出血与肠套叠,也可有腹痛、腹泻及蛋白丢失性肠病等。息肉性质为错构瘤,近年来研究发现患者肠息肉有2%的癌变率。这些癌变者的年龄常<35岁,比一般大肠癌发病年龄早10年以上。由于错构瘤常与腺瘤并存或错构瘤内有腺瘤成分,因此不能肯定癌变是来自错构瘤本身还是腺瘤。肠外恶性肿瘤的发病率可高达10%~30%。色素沉着多见于口唇及其四周、颊部、面部、手指皮肤,偶见于肠粘膜,但也有色素沉着局限在躯干及四肢者。色素可呈黑、棕褐、灰、蓝等色。极少数病人仅有肠息肉而无色素沉着。由于本病病变广泛,一般予以对症治疗,仅在严重并发症如不能控制的出血或梗阻时才考虑外科手术治疗。手术时尽可能将息肉摘除。
2.幼年性息肉病综合征 息肉最常见于直肠,但可发生于整个结肠,偶见于胃和小肠。
可能包括下列三种息肉病:
(1)幼年性结肠息肉病(juvenile polyposis coli,JPC):平均发病年龄是6岁。无家族史。主要临床表现是消化道出血,常伴有贫血、低蛋白血症,营养不良和生长迟缓。常伴有先天性畸形,如肠旋转不良,脐疝和脑水肿等。可与腺瘤性息肉同时存在。
(2)家族性幼年性结肠息肉病(familial juvenilepolyposis coli,FJPC):有家族史,系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症状以直肠出血、直肠脱垂和生长迟缓为常见。大部分病人的息肉呈典型的错构瘤特征,但少数合并存在腺瘤性息肉。有恶变可能。
(3)家族性全身性幼年性息肉(familialgeneralized juvenile polyposis,FGJP):有遗传性。息肉除大肠外,还有胃或空肠息肉,单独或与大肠息肉并存,部分病人合并或单独存在胃、十二指肠、胰或结肠癌。有人认为此病与上述FJPC可能是同一疾病。
3.Cronkhite-Canada综合征 早先认为属腺瘤息肉,现认为是错构瘤性的。主要的特点有:①整个胃肠道都有息肉;②外胚层变化,如脱发,指甲营养不良和色素沉着等;③无息肉病家族史;④成年发病。
症状以腹泻最为常见,见于80%以上病例,排便量大,并可含脂肪或肉眼血液,大多数患者有明显体重减轻,其次为腹痛、厌食、乏力、呕吐、性欲和味觉减退。几乎总有指(趾)甲的改变、脱发、色素沉着。实验室检查有贫血、低白蛋白血症、吸收不良和电解质紊乱。有恶变可能,虽有经治疗存活10年以上的病例报告,但一般说来本病病情重,预后差。治疗主要是对症处理,补液,补充营养物质,保持水电解质平衡,少数患者应用皮质激素、同化激素、抗生素和外科大量切除肠段使病情得到缓解。但一般说来外科手术仅适用于严重的并发症,如大量出血、脱垂、肠套叠、肠梗阻和明显恶变者或病变肠段较短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