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专题栏目 > 胃病专题 > 文献资料 用户登录 新用户注册
幽门螺杆菌的检测与致病性
[ 中医药方网 作者:李德华、刘欣跃、李晓娟、温漓潮 ]

幽门螺杆菌的检测与致病性

  1983的Warran和Marshall从慢性胃炎患者胃粘膜中培养出(Hp)幽门螺杆菌,并认为Hp与慢性活动性胃炎和消化性疾病的致病过程有关。引起国内外学者的广泛重视。我院自1987年开始逐步深入对Hp进行了研究,重点对胃部有明显症状的慢性患者1362例(男922例,女440例)进行了全而系统的检查和观察。报道如下。

  1 检测方法

  1.1 涂片染色检测

  胃活检组织直接涂片染色观察,分别用革兰染色,或0.1%叶啶橙,1%美蓝和1%碱性复红染色。后者染色速度最快、易观察。Hp呈粉红色,多数成片分布,S形,螺旋形,海鸥形或杆状。另外组织切片,免疫镀银染色后,免疫荧光显微镜观察。操作稍复杂,特别要注意Hp抗原性的保存,否则不易成功。此法敏感性和特异性较高。切片Warthin-Starry银染,方便,易观察,也是广泛采用的一种。

  1.2 电镜对Hp的超微结构观察

  Hp表面光滑,两端钝圆,有1~6根带鞘鞭毛。菌体长约1.5μm~6μm,宽6.5μm,胃窦部Hp稍长,其它部位的较短,Hp呈弯曲形或S型、V型、环形、小球形及杆状等,细菌常多个或散在分布于胃粘膜上皮微绒毛之间,Hp存在处病理主要异常为上皮微绒毛减少,消失、断裂、部分不规则包绕菌体。

  1.3 快速尿素酶试验

  目前已有试剂盒,使用方便、快速、便宜,但特异性不强。Hp能产生大量的尿素酶,凡是产生尿素酶的细菌如空肠螺杆菌,变形杆菌等,都水解尿素,也呈阳性结果。

  1.4 Hp细菌培养

  一般条件难以生长,生长环境要求5%O2,5%~10%CO2,85%N2,5%~10%H2,37℃3d~5d。Hp为微嗜氧菌,此菌需血琼脂(Skirrow配方)或巧克力培养基,在培养基中必须加入抗生素(万古毒素,多粘菌素,两性毒素B等),以抑制其它杂菌生长。菌落较小,光滑、湿润、半透明灰色。扁圆形,微隆起。培养长时间可见溶血现象。能产生多种酶,尿素酶(+)、触酶(+)、氧化酶(+)、马尿酸水解(-)、靛基质(-)、H2S(+)。

  1.5 Hp血清检测法

  上述几种方法均需通过胃镜检查完成。由于取材困难,又建立免疫学方法,采用血清样本。酶联免疫吸附分析法(ELISA)敏感性强,稳定。Hp培养阳性者,发现所有患者血清含抗Hp抗体,IgG明显升高,Hp抗体效价在1:320以上者,确定有Hp胃感染。补体固定试验操作繁锁,敏感性低,应用受限。另外血球凝集试验,是将Hp制成抗原,患者血清对Hp的H抗原有凝集反应。但特异性和敏感性均较差。

  1.6 C13和C14尿素的呼吸试验

  尿素很可能是Hp生长因素之一,在胃粘膜上皮细胞结合处有很高浓度尿素存在,Hp分解尿素为CO2和NH4+,而Hp感染者尿素显著降低。据述上述原理,患者口服C13或C14标记的尿素溶液。儿童多采用C13,1mg/kg,构术缘酸为试,随之每10min收集一次呼气标本,持续3h测定呼气中CO2含量。此法安全可靠快速不需要胃组织活检,13C系天然放射性同位素,可反复使用,价格便宜。因条件限制不能普及。

  1.7 气相色谱分析法

  能对Hp菌体脂肪酶化学结构中DNA的碱基(G+C)含量进行分析,能测定Hp菌株的属性,在科研和临床上都具有实际指导作用。

  1.8 聚合酶链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技术

  PCR为近年来新开发的一种分子生物学方面的最新试验,技术简单快速、可靠、敏感性高、特异性强。而且能准确地评估治疗前后Hp菌株属型以及是否根除。另外对胃粘膜以外的Hp,如胃液、口腔、粪便中常规法不易检出的Hp菌株也能检出。其次PCR还可用于群普查,观察Hp感染并确定其来源和途径。PCR技术的广泛应用,对Hp流行病学、传染病学及遗传病学的研究方面引到重要作用。

  2 Hp特性及感染情况

  我院观察了有胃部明显症状的慢性患者362例,Hp阳性1157例(84.9%)。其中慢性胃炎占Hp阳性为81.4%。目前已被公认Hp是慢性胃炎的病因,虽然十二指肠溃疡病病因涉及多种因素。但“无Hp无溃疡”的观点得到更多的肯定,我院检查的消化性溃疡中,Hp阳性者为96.4%,也证明了这观点。关于Hp是如何引起慢性胃炎和消化性溃疡等病的病理机制,这是一种复杂的综合性过程,首先Hp经食物——口进入体的,在胃粘膜中为寄生创造理想环境,引起机体炎症或溃疡,是Hp进行物理化学、免疫反应的结果。

  Hp首先产生大量尿素酶,迅速分解尿素为碱性氨和CO2。氨呈云雾状包围Hp、使胃上皮细胞表面的pH升高,为Hp可在酸性环境中生存创造重要条件。氨能干扰三羟酸循环,可分嗜中性粒细胞产生的氢氯酸结合,产生细胞毒性产物,如羟胺和氯化铵。氨对胃粘膜表面电荷梯度和通透性有影响,使H+回渗。氨对胃上皮细胞有直接毒害作用,细胞损伤与氨的浓度有直接关系,即与Hp数量和菌株密切。另外生成的CO2又抑制HCO3的产生,增强胃蛋白酶对粘液的降解,因而破坏胃粘液碳酸盐屏障,损伤胃粘膜组织。

  Hp螺旋形,具有1~6条鞭毛,能在粘液中具有活跃的运动能力,侵入粘膜上皮细胞,破坏粘膜完整性,依靠其菌体表面菌毛样网状结构,稳定地定居于胃粘膜下和胃粘膜上皮之间。另外在胃粘膜内含有可与Hp特异性结合的甘油脂类受体。受体,配体之间相互作用,使定居更稳定。Hp定居后呈克隆性生长,产生多种物质如脂多糖,细胞毒素和多种酶类,导致炎性细胞浸润,细胞变性坏死。

  Hp产生蛋白酶、脂肪酶和磷酯酶能够隆解胃粘液的主要成分粘液糖蛋白,脂质和脂蛋白,破坏粘膜层的完整性。Hp还产生蛋白溶解酶,能隆解粘分子,使粘膜层溶解成小窟穴,Hp逐渐向深部运动,侵入上皮细胞进入微绒毛间隙,再向胃小凹活动,深达腺颈部,Hp与胃粘膜分泌细胞有亲和性,Hp多粘附在分泌细胞表面,而停止前进,在此导致胃粘膜的损伤和炎症产生。另外磷脂酶可通过磷脂的破坏和溶血卵脂的产生损害上皮细胞。

  Hp能产生大量的超氧化物岐化酶和过氧化氢酶能削弱主巨噬细胞及中性粒细胞的氧化杀伤机制有抵抗作用。另外Hp能分解各种你谢产物与宿主胃上皮细胞作用,引起炎症浸润,使细胞内粘液消失,核极性丧失、核肿大,出现中性粒细胞及嗜酸粒细胞大量浸润。

  Hp某些菌株的脂多糖含有脂质A、与革兰阴生细菌的内毒素活性有关的物质。内毒素能够刺激巨噬细胞释放多细胞激肽,如白细胞介素—1和肿瘤坏死因子,引起胃部炎症和胃粘膜变性。脂质A还能激活补体引起炎症反应,影响胃粘膜上皮细胞的正常功能。

李德华 刘欣跃 李晓娟 温漓潮

兰州医学院附属第二院病理科(730030)


页面功能 参与评论】【字体: 打印文章关闭窗口
下一编:幽门螺杆菌感染的诊断进展
焦点新闻
·幽门螺杆菌的检测现状
·幽门螺杆菌检测的进展
·无症状青年250例胃粘膜病理和幽门螺杆菌检测
温馨提示:如果您怀疑自己有某种健康问题,可到健康社区交流咨询或尽快去医院就医治疗。

栏目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