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棘子油抗实验性胃溃疡和作用机制的研究
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 2000年第1期第11卷 药效与毒理学研究
作者:江京俐 周远鹏 王春仁 胡晓敏 金联荪 彭新杰
单位:江京俐 胡晓敏(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 药品审评中心,北京 100050);周远鹏 王春仁 金联荪 彭新杰(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北京 100050)
关键词: 沙棘子油;药理学;胃溃疡;中药疗法;疾病模型,动物
摘 要:采用不同的实验性胃溃疡模型以探讨沙棘子油的药理作用,结果发现,十二指肠或灌胃给予沙棘子油 100 mg。kg-1、200 mg。kg-1、500 mg。kg-1,能明显抑制幽门结扎引起的胃溃疡;其抑制率在 70.5%~96.6%;一次灌胃上述剂量明显抑制利血平型和应激性胃溃疡,其抑制率分别在 49.8%~62.9%,62.9%~87.0%;每天 ig 沙棘子油上述剂量,连续 14 d 可使醋酸引起的大鼠胃溃疡明显减轻,其抑制率为28.5%~66.4%,而上述剂量使胃蛋白酶活性明显降低。在组胺刺激引起的高分泌状态下,200 mg。kg-1、400 mg。kg-1的沙棘子油明显降低胃液量和游离酸量以及胃蛋白酶活性。表明沙棘子油具有明显的抑制实验性胃溃疡的作用,这种作用主要是通过抑制胃蛋白酶的活性和降低游离酸实现的。
分类号:R28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783(2000)01-0025-03▲
沙棘为胡秃子科沙棘属(Hippophae rhamnoides L。)植物,其果实或种子提取的油可治疗多种疾病,包括急性放射性皮炎、烧伤、冻伤、眼角膜溃疡和胃溃疡等[1~3]。我们观察了沙棘子油对实验性胃溃疡的影响并对其作用机制进行了初步探讨。
1 材料
1.1 药物 沙棘子油为沙棘种子的脂肪油。即沙棘种子粉碎后,用正己烷提取,蒸去己烷即得。比重为 0.930,批号 941201。实验时取沙棘子油,加数滴吐温 80 乳化,逐步加水碾磨至所需浓度,而吐温 80 的终浓度为 0.5%;西咪替丁:市售片剂,200 mg/片,大同市星火制药厂生产,批号 870212。用时取市售西咪替丁片以吐温 80 配制成 50 g/L 的混悬液。而吐温 80 的终浓度为 0.5%;生胃酮:胶囊剂,50 mg/粒,批号 840301,上海第十二制药厂生产;磷酸组织胺:胃酸分泌刺激剂,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标准品,25 mg/支。准确称取约 50 mg 磷酸组织胺(1.0 mg相当于0.362 mg组织胺),以蒸馏水溶解并稀释为每 mL 的溶液含 1.0 mg 组织胺;托弗(Toopfer)指示剂:取二甲氨基偶氮苯 0.5g,溶于 95% 乙醇 100 mL 中,即得;酚酞指示剂:取酚酞 0.5 g 溶于 95% 乙醇 100 mL 中,即得。
1.2 动物 三级 Wistar 和二级 SD 大鼠,雌雄均用,由本所动物繁育场提供,合格证号为京动质管字(1994)第 082 号和第 072 号。
1.3 统计 组间比较用t检验。
2 方法与结果
2.1 沙棘子油对实验性胃溃疡的影响
2.1.1 灌胃(ig)沙棘子油对大鼠幽门结扎型胃溃疡的影响 150~170 g 体重的大鼠,按体重随机分为 5 组,分组及剂量见表 1。对照组给同体积的吐温 80(0.5%),每天 1 次,连续 3 d。于给药的第 2 天禁食,第 3 天按文献[4]报道的方法行幽门结扎。15 h 后颈椎脱位处死动物,取胃去胃液后,注入 1% 福尔马林 10 mL。10 min 后,沿胃大弯剪开胃,观察发生胃溃疡的动物数和溃疡大小,并以溃疡指数(溃疡面积的总和)表示溃疡的严重程度,同时计算溃疡抑制百分率(%)和溃疡发生率(%)。结果如表 1 所示。
由表 1 可见,给予不同剂量的沙棘子油后,溃疡指数和溃疡的发生率均明显减少,50 mg。kg-1的甲氰咪胍和生胃酮也有相似的作用。
2.1.2 十二指肠(id)给药对大鼠幽门结扎型胃溃疡的影响 取 140~170 g 体重的雄性大鼠,按体重随机分为 5 组,分组及剂量见表2,禁食 24 h 后结扎胃幽门,同时给药,15 h 后颈椎脱臼处死动物,如前法测取上述指标。
表 1 灌胃沙棘子油对大鼠幽门结扎型胃溃疡的影响
组 别 |
剂量/(mg。kg-1) |
鼠数/只 |
溃疡指数/mm2 |
抑制率/% |
溃疡发生率/% |
对照组 |
吐温80 |
8 |
35.3±14.6 |
- |
100.0 |
甲氰咪胍 |
50 |
9 |
9.8±1.1** |
72.1 |
66.7 |
沙棘子油 |
100 |
8 |
10.4±12.4** |
70.5 |
75.0 |
沙棘子油 |
200 |
8 |
8.6±7.0** |
75.6 |
77.8 |
沙棘子油 |
500 |
9 |
8.5±4.5** |
75.9 |
100.0 |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1。
表 2 Id沙棘子油对大鼠幽门结扎型胃溃疡的影响
组 别 |
剂量/(mg。kg-1) |
鼠数/只 |
溃疡指数/mm2 |
抑制百分率/% |
溃疡发生率/% |
对照组 |
吐温80 |
10 |
15.60±14.60** |
- |
100 |
生胃酮 |
50 |
8 |
1.46±1.73** |
90.6 |
75.0 |
沙棘子油 |
100 |
15 |
2.24±1.87** |
85.6 |
86.7 |
沙棘子油 |
200 |
13 |
1.13±1.28** |
92.8 |
69.2 |
沙棘子油 |
500 |
16 |
1.25±1.30** |
92.0 |
62.5 |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1。 由表 2 可见,给予不同剂量的沙棘子油后,溃疡指数均明显减少,溃疡发生率也随剂量的增加而明显降低。
2.13 对应激型胃溃疡的影响 大鼠按体重随机分组,分组及剂量见表 3,每天 1 次,连续 3 d。于末次给药后 1 h,按文献[5]方法,将已禁食 24 h 的大鼠四肢固定于鼠板上,直立放入 25±0.5℃的水牢中 18 h(水平剑突下),处死取胃,注入 1% 福尔马林 10 mL,放置 15 min 后观测溃疡长径的长度(mm),以长度之和作为溃疡指数,结果如表 3 所示。
由表 3 可见,给予不同剂量的沙棘子油后,溃疡指数均明显减少,表明溃疡受到明显抑制。
表 3 ig 沙棘子油对大鼠应激型胃溃疡的影响
组 别 |
剂量/(mg。kg-1) |
鼠数/只 |
溃疡指数/mm2 |
抑制百分率/% |
对照组 |
吐温80 |
13 |
33.2±10.3 |
- |
生胃酮 |
50 |
8 |
12.1±4.3** |
63.6 |
沙棘子油 |
100 |
13 |
16.7±8.4** |
49.8 |
沙棘子油 |
200 |
13 |
12.3±4.4** |
62.9 |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1。2.1.4 对利血平引起的胃溃疡的影响[6] 取饥饿 24 h 的大鼠,按体重随机分组,分组及剂量见表 4,10 min 后 ip 利血平 5 mg/kg,20 h 后处死大鼠,取胃并注入 1% 福尔马林 10 mL,放置 15 min 后测定腺胃部的溃疡长径的长度(mm),以长度之和作为溃疡指数,结果如表 4 所示。
表 4 沙棘子油对利血平引起的大鼠胃溃疡的影响
组别 |
剂量/(mg。kg-1) |
鼠数/只 |
溃疡指数/mm2 |
抑制百分率/% |
溃疡发生率/% |
对照组 |
吐温80 |
14 |
12.4±7.9 |
- |
100.0 |
甲氰咪胍 |
50 |
14 |
0.8±0.9** |
92.8 |
57.1 |
沙棘子油 |
100 |
14 |
4.6±5.1** |
62.9 |
100.0 |
沙棘子油 |
200 |
14 |
3.1±4.8** |
75.3 |
64.3 |
沙棘子油 |
500 |
8 |
1.8±1.0** |
85.5 |
100.0 |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1。 由表 4 可见,给予不同剂量沙棘子油后,溃疡指数明显降低。表明对利血平引起的胃溃疡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重复结果一致。
2.1.5 对醋酸引起的胃溃疡的影响[7] 取 130~160 g 的 Wistar 大鼠,雌雄兼用,禁食 24 h 后,按文献[7]方法造模后第 2 天随机分 5 组,分组及剂量见表 5,每天给药 1 次,连续 14 d。于末次给药后 8 h 颈椎脱臼处死动物,取胃检查溃疡发生情况,以溃疡面积的大小(mm2)表示溃疡的严重程度,同时计算溃疡抑制百分率(%)和溃疡发生率(%)。结果如表 5 所示。
表5 ig 沙棘子油对醋酸引起的大鼠胃溃疡的影响
组别 |
剂量/(mg。kg-1) |
鼠数/只 |
溃疡指数/mm2 |
抑制百分率/% |
溃疡发生率/% |
对照组 |
吐温80 |
11 |
82.1±6.4 |
/ |
100.0 |
生胃酮 |
50 |
7 |
27.0±22.4** |
67.1 |
8.3 |
沙棘子油 |
100 |
19 |
58.7±32.0 |
28.5 |
100.0 |
沙棘子油 |
200 |
10 |
34.6±23.4** |
57.9 |
80.0 |
沙棘子油 |
500 |
11 |
27.6±22.2** |
66.4 |
89.0 |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1。 由表 5 可见,给不同剂量的沙棘子油后,溃疡面积均明显缩小,且具有明显的量效关系。
2.2 作用机制的分析
2.2.1 对幽门结扎型胃溃疡大鼠胃液量、胃液酸度和胃蛋白酶活性的影响 取 140~170 g 体重的 Wistar 大鼠,雌雄各半,按体重随机分为 5 组,分组及剂量见表 6,每天给药 1 次,连续 3 d。于给药的第 2 天禁食,禁食后 24 h 结扎幽门。 4 h 后颈椎脱臼处死动物,收集胃液。1500 r/min 离心 15 min 后收集胃液并测其体积,以 pH 试纸测胃液酸度,用文献[8]方法测游离酸和总酸度,用麦特氏(Mett)毛细管法[9]测胃蛋白酶活性,结果如表 6 所示。
表 6 ig沙棘子油对幽门结扎型胃溃疡大鼠的胃液指标的影响(N=10)
组 别 |
剂量/(mg。kg-1) |
胃液量/mL |
pH值 |
游离酸/(mmol。L-1) |
总酸度/(mmol。L-1) |
总分泌量/(mmol) |
胃蛋白酶活性 |
对照组 |
吐温80 |
7.0±3.0 |
1.73±0.25 |
67.6±12.2 |
117.6±16.7 |
0.84±0.45 |
158±26 |
甲氰咪胍 |
100 |
4.6±2.2 |
3.15±0.75 |
23.1±20.6** |
85.3±23.3** |
0.50±0.27 |
65±27** |
沙棘子油 |
100 |
6.2±2.7 |
1.83±0.43 |
59.3±12.1 |
121.1±19.3 |
0.76±0.44 |
113±27** |
沙棘子油 |
200 |
6.2±2.9 |
2.05±0.86 |
62.8±13.5 |
112.4±21.3 |
0.69±0.23 |
117±4* |
沙棘子油 |
500 |
6.6±4.1 |
2.03±0.51 |
60.9±12.2 |
110.0±19.9 |
0.79±0.22 |
106±28** |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P<0.01。 从表 6 看出,给大鼠不同剂量的沙棘子油后,胃液量、pH 值、胃液酸度、总分泌量均无明显改变,但胃蛋白酶活性均有明显降低。其作用与甲氰咪胍(既抑制胃的分泌,又抑制胃蛋白酶的活性)有不同之处。
2.2.2 对磷酸组织胺诱发的高胃酸分泌的影响 将大鼠按体重分为 6 组,每组 12 只,分别每天 1 次按每 100 g 体重 0.2 mL ig 沙棘子油 100 mg。kg-1、200 mg。kg-1、400 mg。kg-1,西咪替丁 100 mg。kg-1,以及同体积 0.5%吐温 80(模型组),蒸馏水(正常对照组),连续 2 d,第二次给药后开始禁食,24 h 后分别皮下注射组织胺 1.0 mg。kg-1,0.5h 后,在乙醚麻醉下结扎大鼠幽门,同时于十二指肠行第 3 次给药,6 h 后颈椎脱臼处死动物,收集胃液,测各项指标,结果显示,在组织胺刺激胃酸分泌条件下,经消化道给予 200 mg。kg-1 和 400 mg。kg-1 沙棘子油能显著减少胃液分泌量和游离酸(P<0.05),400 mg。kg-1沙棘子油还能显著降低胃蛋白酶活性(P<0.01)。而西咪替丁能非常显著地降低胃液分泌量、游离酸、总酸度、总分泌量和胃蛋白酶活性。
2.3.3 对大鼠胃粘膜血流量的影响[10-11] 取 200~250 g 的 Wistar 大鼠 55 只,按体重分为 5 组,其结果表明,给大鼠 ig 沙棘子油 100 mg。kg-1,250 mg。kg-1,500 mg。kg-1,甲氰咪胍 50 mg。kg-1 后,胃粘膜血流量与对照组相似,胃液量/血流量比与对照组无差别,表明沙棘子油不是通过增加胃粘膜血流量而发挥抗胃溃疡作用的。
3 讨论
沙棘在临床上可治疗包括胃溃疡在内的多种溃疡性疾病,我们用沙棘子油实验证明,它对 4 种实验性胃溃疡模型均有较好的作用,这种作用是通过何种途径实现的,我们对其进行了一些探讨。发现对正常大鼠幽门结扎后引起的胃酸分泌,包括胃液量、游离酸、总酸、总分泌量等均无明显的影响,但能明显抑制胃蛋白酶的活性。当用组织胺引起高胃酸分泌的情况下,沙棘子油则能使游离酸降低,而不影响总酸度,并明显减少胃液量和胃蛋白酶的活性。
结果表明,抑制胃蛋白酶的活性、降低游离酸的分泌可能是沙棘子油抗胃溃疡作用的药理基础。■
作者简介:江京俐(1963-),女,主管技师,1986年~1998年所承担的课题共获国家级、部级奖项
6项
参考文献:
[1]周远鹏,江京俐.沙棘的临床应用和实验研究[J].中国水土保持,1986,(12):12.
[2]赴苏沙棘利用和栽培考察组.苏联沙棘栽培和利用研究的现状[J].沙棘,1988,(1):51.
[3]周为登.沙棘子油对大鼠诱发胃溃疡的治疗作用[J].第二军医大学学报,1986,7(6):468.
[4]Shay H..A simple method for the uniform prodution of gastric ulceration in the rat[J].Gasttroenterotology,1945,5:43.
[5]Takagi K.,Okabe S..The effects of drugs on the production and recovery processes of the stress ulcer[J]. Jap J Pharmacol,1968,18:9.
[6]Parnar NS.,Ghosh MN..Gastric antiulcer activity of(+)_cyanidanol_3,a histidine decarboxylase inhibitor[J].Eur J Pharmacol,1981,69:25.
[7]Takagi K.,Okabe S..A new method for the production of chronic gastric ulcer in rats and effect of several drugs on its healing[J].Jap J Pharmacol,1969,18:48.
[8]上海市医学化验所主编.临床生化检验(下册)[M].上海:上海科技出版社,1982.49.
[9]徐叔云主编.药理实验方法[M].第 2 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5.349.
[10]卞慧敏,王建华,劳绍贤.健脾益气与活血化瘀方对幽门结扎型大鼠胃粘膜血流的影响[J].中药药理与临床,1990,6(3):18.
[11]于兆芬,姚光弼,黄仲义.中性红清除法测定胃粘膜血流的实验研究[J].中华消化杂志,1987,(1):31.
收稿日期:1998-1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