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发性胃肠道恶性淋巴瘤18例临床分析
江苏医药 2000年第1期第26卷 经验交流
作者:沃建华
单位:沃建华(200031 上海市徐汇区中心医院普外科)
我院在1980~1995年间,共收治胃肠道恶性淋巴瘤18例,且均经手术及病理证实,报告如下。
一、临床资料
1.一般资料:男12例,女6例;年龄30~90岁,平均56岁。病程2周~2年,平均4个月。
2.肿瘤部位及大小:胃4例,小肠9例,结肠5例。肿瘤<5cm 6例,5~10cm 7例,>10cm 5例。
3.临床表现:腹痛13例(占72%),腹块7例(占39%),贫血5例(占28%),及程度不等的体重下降,恶液质罕见。在13例中,肠梗阻6例,其中3例发生肠套叠,其余均为肿瘤致肠腔狭窄或肿瘤压迫所致。还有2例穿孔者以急腹症行手术治疗。
4.影像学检查:14例肠道淋巴瘤中,8例钡灌肠检查,4例证实为结肠内占位,13例曾作B超检查,10例发现腹部肿块(占76.9%)。
5.病理分型及分期:本组18例经病理证实均为非霍奇金恶性淋巴瘤。其中1例为T细胞型,17例为B细胞型。符合DAWSON关于胃肠道原发性恶性淋巴瘤的诊断标准。根据AnnArbor霍奇金病国际分期标准,属Ⅰ期7例,Ⅱ期5例,Ⅲ期4例,Ⅳ期2例。
6.治疗方法:本组均经手术探查,17例作肿瘤切除,切除率94%。7例术后辅以化疗,7例辅以化疗+放疗。
7.预后:18例中,除1例失访外,随访17例。1、3、5年生存率分别为76%(13/17)、64%(11/17)、45%(5/11),分析与预后有关的因素显示:Ⅰ期5年生存为3/6,优于Ⅱ期1/5,Ⅲ期1/4,Ⅳ期无1例超过5年。肿瘤大小、病理类型5年生存率无明显线性关系。治疗方法与5年生存率的关系为:手术+化疗+放疗>手术+化疗>手术。
二、讨论
原发性胃肠道恶性淋巴瘤占所有非霍奇金淋巴瘤的5%~9%,占结外型非霍奇金淋巴瘤的18.8%~62.5%。主要发生在非霍奇金淋巴瘤,本组18例经病理证实均为非霍奇金淋巴瘤。原发性消化道恶性肿瘤中,以发生于胃最多见,其次为小肠、盲肠,大肠较少见。
本病表现复杂,无特异性,术前确诊率低,故应提高对本病的认识,凡有腹痛、腹部肿块、消瘦、贫血,尤其是伴有反复的消化道出血及不明原因的慢性不完全性肠梗阻时,均应想到本病。B超与CT检查对诊断腹部肿块,了解其病变性质部位和转移情况很有帮助。因病变起源于粘膜下层的淋巴组织,故内镜检查时应有足够的深度,否则易出现阴性结果。X线钡剂检查对胃、结肠淋巴瘤的诊断有一定帮助,但对小肠淋巴瘤的诊断较困难。
该病常可引起较严重的并发症,如梗阻、出血、穿孔、肠套叠,因此,如不能根治切除时,也宜作姑息性切除。如本组有1例空肠恶性淋巴瘤伴降结肠内瘘者,经姑息切除并辅以化疗、放疗,现已术后12年仍健在。胃肠道恶性淋巴瘤尽管在分期上属Ⅰ期,但在生物行为上都非早期,除非真属早期外,均需术后辅以化疗和放疗。本组早期有3例仅行单纯切除,均在术后5年内死亡。手术+化疗组的5年生存率为28%,手术+化疗+放疗组的5年生存率为42%。所以,我们认为,以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是提高消化道恶性淋巴瘤5年生存率的有效方法。本组随访17例,5年生存率为45%,病期越早,5年生存率越高。在Ⅳ期病人中,无1例生存超过1年,但肿瘤大小、病理类型对生存率的影响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