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肝治疗性疫苗显露曙光
王雪飞
人类对付感染性疾病中的顽固堡垒——慢性乙肝将有新武器。复旦医学院、上海基因免疫与疫苗研究中心利用抗体工程技术,建立了新型乙肝治疗性疫苗——乙肝病毒特异性抗体化抗原。近日,该中心主任熊思东教授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主办的“自然科学进展论坛”上报告了这项最新研究成果。
目前,国际上尚无有效治疗慢性乙肝的手段。虽然干扰素治疗对约40%的慢性乙肝患者有效,但我国患者对干扰素的反应效差,且疗程长,费用高;新一代的核苷类抗乙肝病毒药物虽可抑制病毒复制,但停药后易复发。因此,研究和探索治疗慢性乙肝新途径迫在眉睫。
病毒入侵机体后,正常情形下机体将产生免疫应答来清除病毒。近年,科学家推测慢性乙肝患者可能对乙肝病毒产生了特异性免疫耐受(无免疫应答反应)。复旦大学医学院熊思东教授等在闻玉梅院士的指导下,在国际上首次建立了乙肝病毒免疫耐受模型,并证实了上述假说。在此基础上,他们研制了以消除乙肝病毒免疫耐受性为目的的新型生物制剂——固相基质抗体抗原复合物。
以上海基因免疫与疫苗研究中心主任熊思东教授为首的科研小组在固相基质抗体抗原复合物实验性治疗慢性乙肝取得较好疗效的基础上,以抗体工程技术建立了以抗原表位为基础,以抗体分子为载体的新型乙肝治疗性疫苗——乙肝病毒特异性抗体化抗原。实验结果显示,该抗体化抗原可诱导100%的乙肝病毒免疫耐受小鼠产生乙肝病毒特异性抗体和细胞免疫应答,可望达到治疗慢性乙肝的目的。与此同时,另一种乙肝治疗性疫苗——以CTL表位为基础的基因疫苗及其增强技术也在该中心研制成功。目前,他们正申请有关国际专利。
[小资料]
治疗性疫苗是近年建立和发展起来的免疫治疗新概念。其基本思想是通过构建具有治疗作用的疫苗用于病毒感染、肿瘤等疾病的治疗。治疗性疫苗与传统意义上的预防性疫苗具有显著不同的特征。通常,预防性疫苗主要作用于从未感染的机体,因此,天然结构的病毒蛋白可直接用作疫苗抗原;而治疗性疫苗的作用对象则为曾经感染病毒、且多为持续感染的机体,天然结构的病毒蛋白一般难于诱导其产生特异性免疫应答(乙肝患者再注射乙肝疫苗已不起作用)。因此,治疗性疫苗必须经过分子设计,重新构建,以获得与原天然病毒蛋白结构类似,但又不同的新的免疫分子。
2000.06.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