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专题栏目 > 肝病防治专题 > 临床经验 用户登录 新用户注册
血清胆碱酯酶与病毒性肝炎肝组织病变的关系
[ 中医药方网 作者:邓绪乐 ]

血清胆碱酯酶与病毒性肝炎肝组织病变的关系

  研究旨在探讨血清胆碱酯酶与病毒性肝炎肝组织病理损害的关系。

  一、对象和方法

  1.研究对象:

  135例为中国民解放军三O二医院1997年4月至1998年4月住院患者,男121例,女14例,年龄3~67岁,平均32.1岁。慢性肝炎轻度65例,中度41例,重度4例,肝炎肝硬化22例,急性重型肝炎1例,慢性重型肝炎22例(其中20例为肝硬化患者)。病原学诊断,乙型肝炎115例,丙型肝炎5例,乙型并丙型3例,乙型并戊型4例,乙型并庚型1例,乙型并丁型和甲型2例,乙型并丁型和庚型11例,病原未定4例。临床及病理诊断均按照1995年5月北京第5次全国传染病与寄生虫病学术会议修订的诊断标准,肝穿刺活组织检查前后2d空腹抽血,死亡患者死后立即肝穿,同时留取静脉血或心腔血。

  2.方法: 血清胆碱酯酶活性的测定:空腹静脉血3ml,2h内采用酶速率法,在Olympusa U-6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日本)上测定。

  3.统计学处理: 计量资料多组间比较采用F检验;SNK检验及Dunnett检验(利用SADS软件);直线相关与回归采用SADS软件进行分析。

  二、结果

  1.血清胆碱酯酶活力与肝组织纤维化程度的关系:血清胆碱酯酶活力正常值为5400~13200U/L,随着肝组织纤维化程度(S)的加重,血清胆碱酯酶活力逐渐下降,各组间差异有非常显著性,F=65.43,P<0.01,尤以重度(S4)患者变化更为明显,均明显低于S0~S1、S2和S3,P<0.01。

  2.血清胆碱酯酶活力与肝组织炎症改变的关系:随着肝组织炎症程度(G)的加重,血清胆碱酯酶活力逐渐下降,各组间差异有非常显著性,F=119.60,P<0.01,尤以重度(G4)患者变化更为明显,明显低于轻度(G1、G2)、中度(G3),差异有着非常显著性,P<0.01。

  三、讨论

  胆碱酯酶是一类催化酰基胆碱水解的酶类,故又称酰基胆碱水解酶,该酶分2种,一种存在于中枢神经灰质、交感神经节等处,主要作用于乙酰胆碱,称其为真性胆碱酯酶或乙酰胆碱酯酶,另一种存在于中枢神经白质、血浆、肝、胰、肠系膜和子宫等处,生理作用不明,称为假性胆碱酯酶或丁酰胆碱酯酶[1]。从病理学角度看,各型肝病患者都会发生肝细胞变性、坏死和/或纤维化。变性、坏死越重,即肝细胞炎症越重,肝细胞合成胆碱酯酶减少,胆碱酯酶活力下降越明显[2]。本研究患者中,重度(G4)患者血清胆碱酯酶活力下降最明显,降为(1249.0±665.7)U/L。随着肝组织纤维化程度的加重,正常肝细胞数量减少,肝供血不足,肝细胞功能受损,肝脏正常结构遇到破坏,影响胆碱酯酶的合成,导致胆碱酯酶活力下降更明显,重度(S4)患者血清胆碱酯酶活性下降最明显,检测值为(1323.4±885.9)U/L,因此,血清胆碱酯酶活力能较好地反映肝脏的合成功能,亦能准确地反映病毒性肝炎时,肝脏的病理损害的程度。

  参 考 文 献

  1 Kondo M, Hada T, Fukui T, et al. 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 for Aleuria

  aurantia lectinreactive serum cholinesterase to differentiate liver cirrhosis and chronic

  hepa-titis. Clin Chim Acta, 1995, 243: 1-9.

  2 许建新,齐为民,刘茂贤,等. 肝病776例胆碱酯酶活性测定结果分析.

  陕西医学杂志,1997, 26: 108-109.

邓绪乐 邹正升


页面功能 参与评论】【字体: 打印文章关闭窗口
下一编:辛伐他汀可有效用于高脂血症脂肪肝的治疗
焦点新闻
·病毒性肝炎脐疗方
·夏季谨防五类传染病
·间隙连接蛋白Cx32在肝细胞肝癌、肝硬变及病毒性肝炎中
·转氨酶高不一定是病毒性肝炎
·病毒性肝炎在临床上有什么类型?
·病毒性肝炎有哪几种?
·病毒性肝炎的主要表现是什麽?
·肝病时为什么要测定血清胆碱酯酶(ChE)?
温馨提示:如果您怀疑自己有某种健康问题,可到健康社区交流咨询或尽快去医院就医治疗。

栏目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