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专题栏目 > 非典型性肺炎专题 > 如何防治非典型 用户登录 新用户注册
解放军防化研究院临危受命,五天制成新型防护服

解放军防化研究院临危受命,五天制成新型防护服

这种防护服为医护员免于感染病毒立下大功劳

  解放军防化研究院临危受命,研制多种产品抵御非典病毒

  正当北京抗非战役进行得如火如荼之际,一支科研部队悄然介入,他们的任务是研制新型抗非防护用品,以杜绝医护员的感染。21日,北京青年报记者来到了解放军防化研究院某研究所,实地采访了这支赋有特殊使命的科研部队。

  求助电话让心急

  4月23日上午,解放军防化研究院总值班室的红色专用电话急促地响起,话筒那边北京海淀区卫生局的一位领导急切地说:“请你们紧急支援5000个防病毒口罩,情况紧急,越快越好!越快越好啊!”

  口罩、防护服。求援电话、求援的订单雪片似的飞到解放军防化研究院。

  与此同时,解放军防化研究院某研究所主任研究员李小银也从当天的报纸上注意到了一个数字。

  348!被感染的数又有所增加。348这个数字沉甸甸的,李小银感觉有些透不过气来。有这么多医护员在抗非中被SARS病毒感染,让这位防化专家有点儿坐立不安。

  SARS的流行形式,极其类似于生物战剂,具有多种特殊而显著的特点:毒性大、传染力强;能以多种形式和途径使受染;有一定潜伏期,不易被察觉;作用范围大。这些特殊性使杜绝感染变得很困难。

  用什么办法可以杜绝医护员的感染呢?这个问题就这样困扰着李小银和他的同事们。从SARS病毒的特性来看,目前医护员所用的防护设施很难阻止SARS病毒入侵。

  其实,自打北京爆发SARS之时,该所领导和科技员就开始琢磨如何研制一套适合医用的防护服了。

   3天就拿出了试制样品

  李小银他们接到新型生物防护服的试制、生产任务是4月25日。

  上午,他们正在探讨新型生物防护服时,研究所接到了上级的命令,紧急生产支援北京决战非典的医护员1000套新型特种生物防护服,时间是10天。

  “制作适合医用的抗SARS病毒侵袭的防护服,在技术上是现成的。”李小银说,“由于医护员需要在病房里长期工作,所以他们的防护服一定要轻薄,同时,还要经得起在消毒液里反复浸泡。”

  接到命令后,研究所决定立即暂停其他项目的研发,抽调出10名业务骨干组成专项研制小组。

  在防护服的面料选择上,他们采用了新式轻型面料。该所的科技员说,“这种面料是经过了部队的长期实地调查、试穿、试用后的定型产品。它不仅防油、防水、防静电,而且,在确保安全的情况下,还具有一定的散热功能。”

  通常从研发到批量生产是需要一个时间过程的。但是仅仅用了三天,他们按时拿出了试制样品,并顺利完成了SARS活体模拟攻击试验。

  正当大家为防护服的成功而感到高兴时,新的情况接踵而来。由于抗非形势的需要,上级要求所有防护服的缝线针眼都要进行密封处理,并在3天内完成1000套防护服的生产制作。

  小问题难坏大专家

  防护服的试制阶段可谓是大功告成了。可令这些专家们没有想到的是,衣服上的小部件却使他们遇到了大麻烦。

  为了尽快找到合格的密封条,他们上石家庄,下天津。记不清多少次费尽周折联系到了生产厂家,等兴冲冲跑到那儿,见到货,希望破灭了。在办公室里,李小银抱着个电话不停地拨打,广州、上海,所有能联系到的地方,电话都打过了。所有的信息都让他们感到更加失望,甚至有些“绝望”。没有密封条对防护服进行技术密封,这些衣服就等于是废品。但是到哪里去找符合技术要求的产品呢?

  正当他们经历着希望与失望的煎熬时,令振奋的消息传来了,密封条找到了。

  密封条有了,可如何将它们安装在衣服上呢?用电熨斗熨烫,可温度不够,无法粘牢,而专用的熨烫机器又不知到哪里去寻找。这又一次让这些研究员们陷入了窘境。

  “听说密云有这种机器。”不知从何处得来消息,让们精神一振。

  “走,到密云去。”李小银拉上同事连夜赶往密云。

  到达密云已经是凌晨1点多了。顾不上休息,夜色下他们立刻投入了工作。机器选定了,他们又驱车赶往天津取回密封条,以完成下一步的试制。回到研究所时他们已经连续奔波了36个小时。

  4月30日,1000套成型新型生物防化服准时交付使用。

   继续研究新型产品

  新型生物防护服的任务完成了。防化研究院所属的研究所并没有放松休息,他们又开始投入到新型抗非防护用品的研究中去。

  有关专家告诉记者,一种新型防护面具正在研究之中。这种新型防护面具,取消了面具上一切不必要的功能部件,以降低重量,减小体积。在材料上,他们采用医用硅胶材料,以提高医护员们佩戴的舒适性。同时,正在研制的轻型生物防护面具滤毒罐,是为了解决当前防毒面具滤毒罐体积大、质量大、佩戴负荷大,医生手术使用不方便等问题。

  此外,为解决中小城市和农村抗击非典的需要,解放军防化研究院的研究员正在进行SARS病毒病理学研究平台防护工程设计;研制防生物袭击用的高效防护材料,及多类型生物防护口罩;建立应急洗消系统。

  据悉,这些防护用品很快就可以运用到抗击非典的第一线。(完)(文/董伟 张志伟)

北京青年报

2003.05.22


页面功能 参与评论】【字体: 打印文章关闭窗口
下一编:各路力量协同攻关,上海防治非典科研取得进展
焦点新闻
·如何应对非典和工作双重压力?专家支招上班族
·多国科学家认为非典可能比流感更容易对付
·防非灭害手册:全城大灭鼠不漏一家一户(图)
·多种宠物带SARS病毒基因,养宠物须免疫力好
·防非灭害决策:四方专家联名建议广东禁狸(图)
·SARS防治消毒技术指导原则
·中日医学专家在广州共同研讨如何防治非典
·专家指出:防非典必须通风,空调机组必须防冻
温馨提示:如果您怀疑自己有某种健康问题,可到健康社区交流咨询或尽快去医院就医治疗。

栏目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