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个敢说可以阻挡SARS的人
——记军事医科院微生物流行病研究所研究员陈薇
本报讯(记者 董志翔):今年农历正月初九,仅在父母家中呆了三天的陈薇从兰溪老家被急招回京,投入到抗击非典的战斗中。
面对突如其来的疫病,发现病原体,找到特效药物,成为科学家破解的第一课题。对未知世界的探求基于对已知药物的透彻了解,在千百种已知药物中,陈薇敏锐地意识到她们研制了三年的ω干扰素可能对预防非典有用。随即,他们将目光锁定在这种即将用于丙型肝炎治疗的药物上。
为了拿出有力的证据,陈薇连夜进入实验室。在体外细胞、体外药效学试验中,陈薇及她领导的研究小组发现:ω干扰素对非典病毒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对实验细胞预防性给药后,细胞对非典病毒的侵袭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4月16日,世界卫生组织正式确认冠状病毒的一个变种是引起SARS的病原体,他们再一次证实:ω干扰素对SARS病毒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这种抗病毒多肽类物质,在细胞中可以阻断病毒的复制,在一定程度上抑制SARS病毒对人体的侵害。
防治SARS工作初见端倪。
4月25日,经反复论证后,他们将这一发现果断地申报了专利。
陈薇和她领导的研究小组一马当先,以最快的速度确认了干扰素对SARS病毒的抑制作用。这天距5月6日,美国宣布干扰素对预防非典有效,整整提前了十天。
快,源于责任,源于信念,源于性格。
初次与陈薇打交道,你的第一感觉就是她走路风风火火,有股难于阻挡的冲力。陈薇说话快,走路快,吃饭更快,时常是,你刚坐下来,她已经吃完走了。
由于与快字有缘,陈薇的技术职称从副高晋升正高只用了两年,由团级晋升师级也用了两年。37岁的她,已是军事医学科学院微生物流行病研究所应用分子生物学研究室主任,博士生导师,国家药典委员会最年轻的委员,清华大学客座教授,首批享受军队特殊人才津贴的专家。
陈薇性格开朗透明,办事果敢,不惧困难,在与SARS展开的这场“生死时速”的较量中,她和她领导的科研小组,一路先声夺人,不仅证实了干扰素对SARS的作用,申请了专利,还转让了技术成果。
对防非发明专利,陈薇兴奋不已,这标志着这一发现在世界独占鳌头,成为第一个敢说可以阻挡SARS的药物。对于技术成果转让,陈薇心满意足,因为,防非典新药投入生产,无疑是为人类做出的重要贡献。
“SARS是一场灾难,也是一个机遇和挑战”。
在最初的四十多天里,陈薇呆在家里的时间加起来也只有两天,大部分时间都在实验室里。由于黑白颠倒,日夜混淆,陈薇该睡的时候没法睡,想睡的时候又睡不着,在负压的P3实验室里,不能喝水,不能上洗手间,一干就是十几小时、几十个小时,她觉得自己肩上担子很重。她说,早一天出成果,人类就早一点摆脱灾难。
机遇给了那些有准备的人。
4月28日,重组人干扰素喷鼻剂经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正式进入临床研究。此时,陈薇名气大振,人气飙升,在抗非科技精英评选中多次位居第一。
截止到记者发稿时,经过两个多月的临床试验,“重组人干扰素喷鼻剂”预防SARS工作已经取得了显著成效:全国6省市自治区10多个医院的13000名医护人员(包括小汤山医院在内)在使用干扰素后,无一例感染!
科学胜利了!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在这场人与病毒的搏击中,陈薇和她领导的科研小组初战告捷。 (《科技日报电子版》)
2003.0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