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血清中有物质可阻止SARS生长
严晓媚
三成儿童血清中含有阻止SARS病毒生长物质
复旦《SARS病毒传播的流行病学研究》课题组取得阶段性成果
昨晚,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院长姜庆五教授在接受记者专访时表示,由他领头的《SARS病毒传播的流行病学研究》课题组已取得阶段性成果。有样本显示,三成儿童血清中确有物质可阻止SARS病毒生长,北方地区确诊的SARS病例一半以上均为非SARS,存在诊断过度扩大化的现象。
据了解,从今年5月底开始,该课题组在全国采集了包括SARS确诊病人、密切接触者、一般人群在内的千余样本进行了检测。
儿童血清中有物质可阻止SARS生长
据姜庆五教授介绍,该课题组对百余份SARS流行季节前的江浙地区儿童血清样本进行了检测。结果显示,江浙地区的儿童体内并无特异性抗体。姜庆五认为,这再次证明,SARS病毒是人类的新病毒,以前并未在儿童体内出现过。
同时,该课题组对20余份儿童血清样本的实验表明,约有30%的儿童血清中,确实含有一些物质可阻止SARS病毒生长。但究竟是何种物质对阻止SARS病毒生长产生效果,目前还在进一步研究中。姜庆五认为,如果这种物质被找到,对于SARS疫苗的研制将有很大意义。
北方地区确诊的SARS病例一半以上均为非SARS
该课题组在北方重感染区采集了400多份SARS确诊病例样本。检测表明,在SARS流行的中后期,有50%以上被临床确诊为SARS的病人,其体内并没有SARS感染的依据,这表明SARS诊断过度的现象较为严重;而在南方SARS重度流行地区采集的近百份SARS临床确诊病例则表明,近85%以上的临床确诊病例体内有SARS感染的依据。
姜教授说,早前公布的国外SARS病人约11%的病死率较国内高出近五个百分点的统计数据,也佐证了该课题组的这一实验结论,现在看来,这一差别很可能是由国内诊断过度扩大SARS病人基数引起的。
他还分析,对诊断标准的理解不精确、社会环境过于紧张、医疗责任扩大化等因素是导致北方地区诊断过度现象的重要原因。
密切接触者血液中有感染证据
该课题组还对百余份SARS病人密切接触者血清样本进行测试,结果表明有5%的样本有感染SARS病毒的证据,血液中带有SARS病毒抗体。姜教授分析,这一结论表明,对SARS病人的密切接触者进行隔离完全是有必要的。
国内SARS攻关存在误区
在接受早报记者采访时,姜教授表示,国内SARS攻关存在一个误区。他说,目前国内针对SARS进行的科研,偏重于疫苗研制、基因分析等病因学研究,在防疫学、流行病学、公共卫生防疫措施方面的研究还十分薄弱。
姜教授说,虽然疫苗研制、基因分析是控制SARS的最终手段,但是就目前情况来看,疫苗的研制还不能一蹴而就,控制SARS传播仍要按疾病传播规律,靠公共卫生措施来有效控制。“科学不等于疫苗,不等于药物,对公共卫生措施的研究以及对SARS流行病学的研究,毫无疑问也是科学。”
姜庆五认为,究竟SARS的潜伏期有多长,正常人群是否带病毒,儿童体内是否具有抗体等问题的研究结果,对SARS控制有指导意义。
中科院政策与管理研究所王铮教授也认为,目前国内的SARS攻关走的是尖端科学道路,“重视‘硬’研究,忽视了流行病学、防疫学等方面的‘软研究’,在科研的全面发展上存在欠缺。”
2003.09.11
东方早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