吡喹酮治疗慢性血吸虫病两种用药方法结果观察
护理学杂志 1999年第6期第14卷 用药观察与护理
作者:黄晓华
单位:江西省高安市血吸虫病防治站,高安 330800
关键词:吡喹酮;血吸虫病;不良反应
摘要 为探讨吡喹酮治疗慢性血吸虫病更方便、更有效的疗法和剂量,将512例病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1次冲击疗法,对照组进行常规2日疗法。结果示观察组间接血凝试验转阴率为97.8%,粪便复查虫卵减少率为96.8%,对照组分别为95.6%和94.7%;观察组和对照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55.6%和42.6%,两组比较,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无显著性(P>0.05)。表明1次冲击疗法可替代常规2日疗法,且用药方便,集中治疗能减少药品浪费,从而减少病人的经济负担。
Key words praziquantel; schistosomiasis; side effects
为探索更方便、更有效的疗法和剂量,1987年1月至1997年2月,我站对512例粪便孵化及间接血凝试验均为阳性的住院慢性血吸虫病病人,采用1次冲击疗法与常规2日疗法进行对比观察,结果介绍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本组512例,1987年1月至1992年1月住院的慢性血吸虫病人为对照组;1992年2月至1997年2月住院的病人为观察组。观察组262例,男200例,女62例,年龄20~50岁,平均33.6岁。对照组250例,男150例,女100例,年龄12~59岁,平均40.5岁。两组病人均有腹痛、慢性腹泻、脓血便及肝脾肿大,无明显合并症。
1.2 治疗方法
吡喹酮系上海第十一药厂生产,每片含200 mg。观察组用40 mg/kg 1次顿服;对照组为60 mg/kg,分2日服用。观察每例病人疗效及服药后2天出现的药物不良反应。
2 结果
2.1 疗效判断标准
检查间接血凝试验转阴率达98%,粪便虫卵减少率97%为显效;间接血凝试验转阴率达96%,虫卵减少率95%为有效。
2.2 结果
两组病人治疗后半年复查,观察组间接血凝试验转阴率为97.8%,粪便复查虫卵减少率96.8%;对照组分别为95.6%和94.7%,两组比较,经统计学处理,无显著差异。
两组用药后不良反应见附表。
附表 两组用药后不良反应
|
观察组 |
对照组 |
例数 |
% |
例数 |
% |
头昏、头痛 |
64 |
24.4 |
52 |
20.8 |
眩晕 |
23 |
8.7 |
19 |
7.6 |
乏力 |
18 |
6.8 |
12 |
5.0 |
恶心 |
16 |
6.1 |
9 |
3.6 |
腹痛 |
13 |
5.0 |
7 |
2.8 |
心悸 |
7 |
2.7 |
4 |
1.6 |
肌肉酸痛 |
4 |
1.5 |
2 |
0.8 |
皮疹 |
2 |
0.7 |
1 |
0.4 |
合计 |
147 |
55.6 |
106 |
42.6 |
两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经统计学处理,无显著差异(P>0.05)。
3 讨论
3.1 吡喹酮作用机理
吡喹酮为异喹啉吡喹衍生物,是一种非锑剂抗血吸虫药,服药后可使血吸虫活动兴奋和肌肉挛缩,抑制虫体对葡萄糖的利用,致乳酸生成减少,体内糖元消耗,排卵受到抑制,虫体肝移显著,部分在门静脉内就死亡[1]。
3.2 顿服疗法优点
吡喹酮口服后,80%由胃肠吸收,给药后2 h左右血浆浓度可达高峰。1次大剂量给药并无明显的蓄积作用,此药主要在肝脏中代谢,从尿中排出,它不能穿过胎盘屏障,具有吸收、代谢和排泄快而完全的特点,且毒性较低[1]。观察结果表明,两种用药的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一次顿服服药方便;采取集中治疗能节约1/3药品,从而减少病人的经济负担,病人乐于接受。
3.3 服药中的注意事项
①服药期间避免体力劳动,注意休息。②禁止喝酒及吃辛辣食物。③心脏病合并慢性肝炎、晚期血吸虫病肝功能失代偿期、肾功能不全及严重神经官能症病人慎用。
参考文献
1 陈钟英主编.临床药物手册.第2版.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3.103~104
(1998-02-12 收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