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行性乙型脑炎的发热特点是什么?
流行性乙型脑炎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乙脑”。乙脑是以脑实质炎症为主要病变的中枢神经系统急性传染病,是病毒性脑炎中病情最重,预后较差的一种疾病,该病死亡率较高,后遗症也比较多。
乙脑的病原体是乙脑病毒,本病通过蚊虫叮咬而传播,多在夏季秋流行。乙脑的起病较急,初起的首发症状是发热,一般均为高热,体温在1~2日内即达39℃~40℃,高热往往可持续7~10天,重者甚至可达3周以上。由于高热、脑实质炎症及脑水肿,患儿可出现惊厥或抽搐、神志昏迷、频繁呕吐、意识障碍等症状。重型乙脑及暴发型乙脑在1~2日内体温即可高达40℃以上,伴昏迷,反复或持续抽搐,并可出现呼吸衰竭及脑疝。
乙脑的发热程度与病情和预后有密切的关系。发热越高,热程越长,则病情越重,预后越差。此外,乙脑的病变若损及丘脑下部,还可以出现超高热等体温调节障碍。
高热、抽搐及呼吸衰竭是危及乙脑患儿生命的三种主要症状,且可互为因果,形成恶性循环。高热可增加耗氧量,加重脑水肿和神经细胞的损伤,从而使抽搐加重。而抽搐又加重缺氧,致呼吸衰竭和加重脑部病变。因此,对乙脑患儿的高热必须及时给予处理。
对乙脑患儿的持续性高热,有时退热剂的作用不大,可采用药物与物理降温相结合。一般应以物理降温为主,药物降温为辅。理想的要求是将体温控制在39℃以下。具体降温方法可采用冷敷、酒精擦浴、冷盐水灌肠等,同时应降低室温。婴幼儿可用安乃近滴鼻,但要防止过量退热剂致大量出汗而引起虚脱。高热伴抽搐者可用亚冬眠疗法,即以氯丙嗪与异丙嗪合用肌肉注射。在降温的同时做好各方面的护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