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的世纪病:职业性应激反应
卫生与生活
应激,是机体不适应环境产生的反应。由职业活动引起的人体应激反应称职业性应激反应,它虽然不像生产环境中由生物或理化因素而引起的特殊职业病,但却能引起人体一系列不良反应,严重危害职工健康。西方国家把这种应激反应看成是一种新的世纪病。
职业性应激反应有哪些表现?一般表现为抑郁、焦虑、急躁、疲惫,对本职工作感到厌倦等。长期处于职业性应激状态,可引起内分泌功能失调、免疫功能下降,导致各种身心疾病,使失眠、消化性溃疡、哮喘、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增高,甚至诱发心肌梗塞。长期职业应激还能引起人的行为改变,表现为吸烟、酗酒、吸毒、滥用药物等。有些职业应激严重者罹患精神分裂症和精神抑郁症及狂躁症,导致精神病发病率迅速猛攀升。我国近些年,随着国企改革深入,职业危机感加重或为追求高地位、高待遇,职业应激症患者越来越多,一些大城市的职工已渐渐与美国的情况大致相似。
研究者认为,职业应激反应大多直接来源于职业性质和特定环境的刺激与压力,专家们指出,成绩辉煌的中年管理人员和企业领导往往首当其冲。在个人能力要求高、责任性强、注意力高度集中的职业中,人与人的关系不正常,害怕降级,受人支配和追求升级,强迫自己干自己认为没有必要干的事等等,特别容易诱发职业性应激反应。
容易患职业应激反应的职业有:企业经理,下属管理人员、从事高精尖科研者、计算机终端操作员、机场调度员、重症监护病房的医护人员、驾驶员、警察、现代工业流水线上的装配工等。
不良工作环境,如噪声、高温、照明不足、通风不良、有毒物质等,均可干扰职工心理活动,形成身心压力而诱发职业应激反应。
职业应激反应重点在于预防。如提高企业管理水平,改进生产工艺、改善工作环境,适当降低期望值;科研人员与领导者、企业家要妥安排时间,科学利用时间,强调劳逸结合,建立身心缓冲机制;上级对下级要多顾及个人个性、情绪及社会价值,尽量为职工提供有利发挥其潜力的社会、心理、工作条件;搞好上下级、同事间关系,相互理解克服偏见,沟通感情,造成融洽的微观心理环境。另外开展心理咨询,帮处于“危机期”的人渡过难关。
2000.07.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