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血流监测32磷玻璃微球动脉灌注治疗肝癌的研究
中国超生医学杂志2000年第16卷第5期
杨伟萍 韦长元 李航 刘剑仑 杨南武
摘 要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癌经动脉灌注32磷玻璃微球治疗前后肿瘤血流动力学变化。方法:采用多普勒超声分别测定肝癌灌注32磷玻璃微球前后肿瘤血流速度及肿瘤体积的变化。结果:肝动脉灌注32磷玻璃微球后肿瘤动脉血供明显减少或消失,肿瘤体积缩小。结论:核素内放射栓塞治疗肝癌效果显著;瘤体血流信号可作为判定治疗效果的重要指标。
关键词:血流动力学 放射栓塞 肝癌
本文应用彩色多普勒测量肝动脉灌注32磷玻璃微球(32P-GMS)放射栓塞治疗肝癌前后血流变化,探讨其对肝癌血供及体积的变化。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临床资料:原发性肝癌患者18例,均符合原发性肝癌的诊断标准〔1〕。男13例, 女5例,年龄36~62岁, 平均年龄53.5岁。
仪器及方法: 所有设备为德国产多尼尔彩色多普勒超声仪,探头频率3.5MHz, 于放射栓塞前和栓塞后7天、30天行多普勒超声检查及抽血验肝功能、AFP等。患者空腹8小时以上,二维切面检查, 观察肝占位大小、内部回声、边缘情况,彩色多普勒测定肿瘤血流信号及血流收缩期峰值速度。
药品及用法:32P-GMS为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一所提供,32 p衰变类型为β射线, 半衰期为14.28±0.02d, 射线能量1.711Mev,玻璃粒径为46~76μm, 放射性比活度为15~100mci,本品经计算用量后与泛影葡胺注射液按比例混悬后通过导管直接灌注到肿瘤动脉供血支。
结 果
二维切面扫查及彩色多普勒观察,栓塞后7天较栓塞前肝占位无明显变化,但边界模糊内部回声增强, 声晕消失,肿瘤内部血流色彩明显减少或消失, 周边血供色彩减少,栓塞后一个月检查, 肝占位明显缩小, 边界清楚,内部回声增强, 内部及周边血供色彩显著减少,甚至消失。收缩期峰值速度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具有统计学意义, 具体测量值见表1。
表1 放射栓塞后AFP、肿瘤变化及肿瘤血流信号情况 (X±s)
放射栓塞
(n=18) |
AFP
(μg/L) |
肿瘤直径
(cm) |
收缩期峰值
速度(cm/s) |
栓塞前 |
460±80.32 |
8.3±1.1 |
93.9±20.31 |
栓塞后7d |
420±51.72 |
8.2±1.3 |
63.9±14.43 |
30d |
106±30.41 |
5.8±1.7 |
55.6±11.74 |
注:栓塞30天后, AFP, 肿瘤直径,收缩期峰速度均较栓塞前有显著变化(P<0.05)。 18例肝癌经动脉灌动32P-GMS,无明显副作用, 仅在栓塞时偶有肝区胀痛, 无明显恶心呕吐,术后肝功能变化不大, 一个月后AFP明显下降。
讨 论
肝动脉栓塞化疗已成为不能切除肝癌治疗的首选方法,但因肝癌对化疗药物不甚敏感。近年开展的具有永久性栓塞及定向高效内放射的32P-GMS放射栓塞治疗不能切除的肝癌,已取得了一定的成果〔2~4〕。为治疗肝癌又提供了一种极有希望的模式。
肝癌血供85%来自肝动脉, 且瘤体内有大量的血管异常增生,甚至形成异常的血池。所以用彩色多普勒测定肝癌往往发现在肿瘤周围有丰富的搏动血流束,收缩期峰速度高,提示肿瘤有较丰富的营养血管。本研究通过动脉选择性灌注32P-GMS,粒径大小不一的玻璃微球将对供应肿瘤的各级营养血管起到栓塞作用,而随着玻璃微球进入肿瘤内的32磷,是目前核素治疗肝癌最有前途的内放射源〔5〕。它自身放射出的β射线,将会杀死癌细胞或抑制癌细胞的生长,两者结合后栓塞治疗肝癌, 可致肿瘤内部及周边动脉腔狭窄,闭塞〔6〕。肿瘤细胞受到内放射作用后又发生生物学的作用,最终达到治疗目的。已有研究表明,32 P-GMS具有较好的抑癌效果,治疗组平均生存期较对照组延长一倍〔5〕。严律南等〔4〕用ECT测定经动脉灌注32P-GMS,其主要浓集于肿瘤区, 肝癌放射性强度比为3.3∶1。进一步证实动脉灌注32P-GMS可聚集于肿瘤内而发生治疗作用。结果表明,行放射栓塞后一周检查,即发现肿瘤的声像改变及瘤体内血流信号明显减少,一个月后肿瘤周边供血血流信号显著减少或消失,肿瘤明显缩小。
有学者指出在肿瘤区有动、静脉分流者,经肝动脉途径栓塞治疗, 不但不足以对癌细胞构成杀伤,反而可能累及肝脏〔7〕。而彩色多普勒对鉴别动、静脉血流有较好的分辩作用。本组18例彩色多普勒均能测定肿瘤以动脉供血为主,未发现有动静脉分流。且得到了肝动脉造影证实。所以,对于拟行栓塞治疗者, 术前应常规彩色多普勒检查,详细了解肿瘤的血供,动、静脉分流情况及肿瘤内部的血流信号,进一步制订合理、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案。
本组术后行超声多普勒检查发现肝占位内回声增强,边界清楚, 这可能是大量的32P-GMS浓集于肿瘤区加大了该区的声阻抗所致。术后检查肝功能变化不大, aFP明显下降, 肿瘤明显缩小, 瘤体内血流信号明显减少或消失,提示了肿瘤细胞可能发生了坏死和肿瘤供血血管已经得到栓塞。所以,肿瘤的血流信号应该与肿瘤大小变化、AFP变化一样作为评价肝癌疗效的重要指标。
本项目为广西卫生厅资助研究课题(9712)
杨伟萍(530021 南宁市广西医科大学肿瘤医院B超室)
李航(530021 南宁市广西医科大学肿瘤医院B超室)
韦长元(530021 南宁市广西医科大学肿瘤医院普瘤科)
刘剑仑(530021 南宁市广西医科大学肿瘤医院普瘤科)
杨南武(530021 南宁市广西医科大学肿瘤医院普瘤科)
参考文献
1,汤钊猷主编.中国常见恶性肿瘤治疗规范, 原发性肝癌分册.北京医科大学协和医院联合出版社,1990,2
2,Teng Gaojun, Liu Lu, He Shicheng et al. Hepatic malignancies: Pilot trial of treatment with phosphorus-32 glass microspheres. J Vasc Interv Rad, 1998,9(1):198
3,刘顺英, 刘,璐, 何士诚.32磷玻璃微球治疗中、晚期消化道癌肿的临床研究.南京铁道医学院学报, 1998, 17(4):267~268
4,严律南, 李,立, 陈晓理, 等.32磷玻璃微球肝动脉灌注治疗晚期肝癌的初步应用.中华外科杂志, 1996,34(9):526~529
5,陈晓理, 关言涛, 严律南, 等. 32磷玻璃微球治疗肝癌的实验研究.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 1996, 3(2):68~70
6,Tanaka K, Nakamura S, Numata K, et al.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Treatment with percutaneous ethanol injection and transcatheter arterial embotization. radiology, 1992, 185:457~460
7,Charles SM, James CA, Isaac RF, et al. Hepatic parenchymal change after intraarterial Y-90 therapy: CT finding. Radiology, 1993, 187:125~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