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的胃癌前病变——高增殖型肠化生
杨海玉
江西省人民医院刘勇等历时4年完成的江西省卫生厅希望计划科研项目《人胃粘膜肠化生的细胞增殖状态分型研究及应用》,在国内外首次提出胃粘膜肠化生的细胞增殖状态分型标准,确立了高峰殖型肠化生为胃癌的癌前病变,为判断肠化生的恶性倾向提供了一项有效指标,此项科技成果近期通过了省卫生厅组组织的专家鉴定,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胃粘膜肠化生与胃癌发生之间的关系是当今胃粘膜病理学研究的特点,虽然慢性胃炎——胃粘膜萎缩——肠化生——异型增生——胃癌这一癌变模式已为国内外多数学者所认同,但并非所有肠化生患者都有发生胃癌的危险,胃粘膜肠化生只有少部分展为胃癌,如何区分并早期发现这些高危人群,对胃癌的早期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江西省人民医院刘勇领导的课题组从1995年开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计算机显微图像分析、粘液组织化学和幽门螺杆菌的甲苯胺蓝染色等先进技术和方法,检测230例各类胃粘膜病变中增殖细胞核抗原的表达情况,显微摄像计算机图像分析系计算细胞增殖指数(PI),首次提出胃粘膜肠化生的细胞增殖状态分型:高增殖状态型为PI≥40、中增殖状态型为20≤PI<40、低增殖状态型为PI<20。此分型与各类胃粘膜病变显示较好的相关性,低增殖型为正常或基本正常胃粘膜,中增殖型为胃粘膜良性病变,高增殖型为胃粘膜癌前病变。同时,课题组从肿瘤相关基因表达、粘液分型、细胞DNA含量以及幽门螺杆菌感染等方面系统地探讨了此分型与胃癌发生的关系,提示高增殖型肠化生细胞基因表达和核染色体数量的异常率增高,且细胞分化不良,更具胃癌前病变的特征。此分型的临床效果经随访发现低增殖型和中增殖型肠化生有波动现象,即有部分抑制,也有部分进展。而高增殖型肠化生持续进展现象明显,大部分病例进展为胃癌前病变异型增生。
国内同行专家认为该项成果科学性强,技术方法先进、成熟,材料详实,结论可靠,密切结合临床病理实际,为判断肠化生的恶性倾向提供了一项新指标,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2000.08.07
人民卫生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