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专题栏目 > 大肠癌专题 > 文献资料 用户登录 新用户注册
大肠癌VEGF表达及微血管计数的临床病理意义

大肠癌VEGF表达及微血管计数的临床病理意义

癌症 2000年第1期第19卷 论著摘要

作者:彭敦发 林鸿民 齐琼 黄文斌

单位:彭敦发 林鸿民 齐琼 黄文斌(皖南医学院病理学教研室,安徽芜湖241001)

关键词:大肠肿瘤;VEGF;微血管密度

  分类号:R735.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467X(2000)01-0086-02▲

  肿瘤新生血管的形成是其生长、浸润、转移的重要条件,为此,我们对大肠癌组织中微血管密度(MVD)进行研究,并探讨其临床病理意义。

  1材料与方法

  1.1材料与试剂

  收集我院附属医院1990~1993年外科手术切除大肠癌根治标本96例。鼠抗VEGF及Ⅷ因子相关抗原单克隆抗体及S-P试剂盒均购自福州迈新生物制品技术公司,均为即用型。

  1.2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及观察

  采用SP方法,具体按S-P试剂盒说明书进行,每次均设立阳性及阴性对照。VEGF结果判断采用我们常用的半定量计分法[1],即将每张切片肿瘤组织中阳性细胞着色强度与阳性细胞比例分别计分1分、2分、3分,然后根据两项计分之和判断其阳性强度,0分阴性(-),1~2分弱阳性(+),3~4分阳性(++),5~6分强阳性(+++),其中表达为(++)及(+++)者为高表达组。阳性细胞染成淡黄色为1分,棕黄色为2分,深棕黄色为3分,阳性细胞比例<1/3为1分,1/3~2/3为2分,2/3为3分。微血管密度计数基本参照Weider[2]推荐的方法,即在肿瘤区凡是染成棕黄色的单个内皮细胞或内皮细胞簇,均作为一个血管计数,每例首先在低倍镜下选择微血管密度最高的肿瘤区域,然后在200倍光镜下随机计数5个视野内微血管数,再求其平均值。

  2结果

  2.1VEGF与MVD在大肠癌组织中的分布

  96例大肠癌组织中,VEGF表达阳性率53.1%(53/96),其中表达呈高表达者39例,VEGF表达主要定位于癌细胞胞质中,且表现异质性,在癌组织浸润的前沿多表达较强。微血管在大肠癌组织中均可显示,MVD在13~71个不等,±s为36.8±13.2个,MVD也是在肿瘤浸润的前沿区带较多,与VEGF的表达相一致。

  2.2VEGF表达与MVD的关系

  96例大肠癌中,VEGF高表达者39例,其MVD±s为48.2±13.8个,明显高于VEGF阴性及低表达组的±s为26.4±10.3个,P<0.01,表明大肠癌组织中VEGF表达与MVD的形成呈正相关。

  2.3VEGF表达及MVD与临床病理因素间的关系(表1)

表1 大肠癌VEGF表达及MVD与临床病理因素间的关系

病理因素 n VEGF表达(例) MVD
低表达组 高表达组 P值 ±s(个) P值
组织学类型            
高分化腺癌 27 17 10 >0.05 35.3±11.2 >0.05
中分化腺癌 32 19 13   34.1±14.3  
低分化腺癌 12 7 5   40.5±10.4  
粘液腺癌 18 10 8   36.5±11.1  
印戒细胞癌 7 4 3   40.3±9.7  
浸润深度            
肌层 34 25 9 <0.05 28.3±13.1 <0.01
浆膜及浆膜外 62 32 30   49.1±15.2  
淋巴结转移            
30 13 17 <0.05 46.6±11.7 <0.01
66 44 22   26.1±15.8  
Dukes分期            
A期 21 16 5 <0.05 23.8±10.3 <0.01
B期 45 28 17   34.2±14.1  
C期 28 12 16   46.8±12.4  

   3讨论  VEGF又称血管通透因子(vascular permeability factor,VPF),VEGF与其受体结合后可刺激血管内皮细胞的增生、移位及结构的形成,是内皮细胞的特异性致分裂源及血管形成的诱导剂,因此,VEGF在肿瘤新生血管形成及间质形成方面起着重要作用[3]。本研究96例大肠癌组织VEGF表达阳性率为53.1%,且VEGF表达与MVD呈正相关,说明在大肠癌微血管形成过程中VEGF起重要作用。

  肿瘤组织中新生血管的形成是肿瘤浸润、转移的前提,而且与大部分恶性肿瘤的预后相关[4,5],我们也发现,本组大肠癌VEGF的表达强度及MVD均与癌的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及Dukes分期有关。VEGF高表达或高MVD者,易于浸润至浆膜及发生淋巴结转移,且临床分期越晚,其VEGF表达及MVD越高,与文献报道一致[6]

  *通讯作者

  参考文献:

  [1]彭敦发,林鸿民.肿瘤转移抑制基因nm23在良恶性大肠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病理学意义[J].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1996,12:210.

  [2]Weider N. Current pathologic methods for measuring intratumoral microvessel density with breast carcinoma and other solid tumors [J]. Breast Cancer Res Treat, 1995,36: 169~ 180.

  [3]Berse B, Brown LF, Van de Water L, et al. Vascular permeability factor (vascular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gene is expressed diffentially in normal tissue, macrophage, and tumour [J]. Mol Biol Cell, 1992,3: 211~ 220.

  [4]Maeda K,Chung YS, Takatsuka S, et al. Tumour angiogenesis and tumour cell proliferation as prognostic indicators in gastric carci-noma [J]. Br J Cancer, 1995, 72: 319~ 323.

  [5]Weidner N. Tumoural vascularity as a prognostic factor in cancer patients: the evidence continues to grow [J]. J Pathol, 1998,184: 119~ 122.

  [6]Takahashi Y, Kitadai Y,Bucana CD,et al. Expression of 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and its receptor, KDR, correlations with vascularity,meta-stasis, and proliferation of colon cancer [J]. Cancer Res, 1995,55: 3964~ 3968.

收稿日期:1998-11-24

修回日期:1999-03-01


页面功能 参与评论】【字体: 打印文章关闭窗口
下一编:依立替康(Irinotecan,CPT-11)治疗晚期大肠癌临床研究
焦点新闻
·小儿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间歇性放射治疗的临床研究(附1
·树突状细胞与髓性白血病的免疫治疗
·急性髓系白血病M2b型分子生物学特征的鉴定
·高三尖杉酯碱的临床药物动力学及其在急性白血病化疗中
·抗凋亡基因bcl-x<sub>L</sub>与白血病细胞耐药的相关
·Flt3基因在白血病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急性髓细胞白血病早期病死高危因素及高白细胞髓性白血
·反义bcl-2基因转染对单核白血病细胞存活及化疗耐受能
温馨提示:如果您怀疑自己有某种健康问题,可到健康社区交流咨询或尽快去医院就医治疗。

栏目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