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专题栏目 > 肺癌专题 > 文献资料 用户登录 新用户注册
NVB-IFO-PDD联合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56例近期疗效观察

NVB-IFO-PDD联合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56例近期疗效观察

中国肺癌杂志 2000年第1期第3卷 临床经验

作者:蔡莉 王艳 陈公琰

单位:蔡莉 王艳 陈公琰(哈尔滨医科大学第三临床医学院 150040)

  化学治疗在晚期肺癌综合治疗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但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因癌细胞的生物学特性决定其对化疗不敏感,故寻找对其有效的化疗药物是当前急需解决的重要课题之一。我院自1997年10月至1998年12月用诺维本-异环磷酰胺-顺铂(NVB-IFO-PDD)方案治疗晚期NSCLC患者56例,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本组56例均为不能手术或手术后复发者,且有病理或细胞学证实。其中男性44例,女性12例,男女比例为3.7∶1;年龄38~65岁,中位年龄54岁。初治31例,复治25例。腺癌34例,鳞癌20例,腺鳞癌2例。按1989年国际抗癌联盟(UICC)TNM分期:ⅢA期17例,ⅢB期25例,Ⅳ期14例。患者近1个月内未接受抗肿瘤治疗;Karnofsky评分≥70分;有可观察疗效的临床或X线指标;治疗前血常规、肝肾功能正常;预计生存3个月以上。

  1.2 治疗方案 NVB?25?mg/m2静脉冲入(6~10?min),第1、8天;IFO?1.5~2.0?g/m2静点,第1~4天;Mesna?400?mg,在使用IFO后0,4,8?h时静推;PDD?30?mg/m2静点,第1~3天。28?d为一个周期,患者至少治疗2周期。

  1.3 疗效判定 按WHO实体瘤客观疗效评定标准判定,疗效分完全缓解(CR)、部分缓解(PR)、稳定(NC)和进展(PD);毒性反应的评价指标采用WHO毒性反应标准,分为0~Ⅳ度。

  2 结果

  2.1 临床疗效 全部患者均可评价疗效,其中PR 27例,NC 25例,PD 4例,总有效率(CR+PR)为48.2%。Ⅲ期患者有效率为59.5%(25/42),Ⅳ期为14.3%(2/14),但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初治者有效率为54.8%(17/31),复治者为40%(10/25),但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腺癌有效率为55.9%(19/34),鳞癌35%(7/20),腺鳞癌50%(1/2),腺癌有效率最高,但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2 毒性反应 剂量限制毒性为白细胞下降,下降率为64.3%,其中Ⅲ+Ⅳ度占35.7%[(18+2)/56],最低计数下降到0.6×109/L,患者均需给予惠尔血或格拉诺塞特等支持后,才能保证第二周期化疗的进行。白细胞下降至3.0×109/L以下时用G-CSF 1.5~3.0?mg/(kg*d),白细胞上升至4.0×109/L两次时方停用。血色素和血小板下降率分别为30.4%和33.9%,其中血色素最低降至70?g/L,血小板最低降至50×109/L,必要时给予了输血治疗。41.7%患者输NVB时局部有疼痛。1例患者局部静脉炎严重,采用雷夫诺尔外敷、激光理疗等对症治疗后好转。肝肾功能轻度升高者3例,但停药后很快恢复正常。

  3 讨论

  诺维本(Navelbine,NVB,异长春花碱)是一个半合成的长春花生物碱,它通过阻断微管蛋白形成微管,并诱导微管解聚,使有丝分裂停止于中期而发挥抑制肿瘤细胞分裂作用[1]

  本组采用NVB-IFO-PDD方案治疗56例晚期NSCLC总有效率为48.2%,其中腺癌有效率为55.9%,鳞癌有效率为35%。该结果比文献报道略高[2],可能与药物剂量及所选病例的病理类型和病期的差异有关。初治者有效率为54.8%,复治者为40%,符合一般规律。本组主要毒副作用是骨髓抑制,白细胞下降率为64.3%,用药后3~5?d开始下降,7~10?d最明显。化疗结束后24?h如果给予5~7?d惠尔血等支持治疗,可有效地保护骨髓,按期完成化疗。41.1%的患者输液血管发生静脉炎,结合我们的经验,推荐防治方法如下:①必须由经验丰富和技术熟练的专科护士实施注射,对NVB的特点和毒副作用有所了解;②选择较大的或浅静脉进行穿刺,确保穿刺成功率,每次尚需变换血管;必要时行肘正中或锁骨下静脉给药;③采取生理盐水50?ml稀释后静脉推注或快速静滴,之后静滴生理盐水500?ml以冲洗血管;④注射时医护员应严密观察局部情况,一旦药液外渗,应立即停止注药,予1%普鲁卡因局部封闭,然后用雷夫诺尔或如意金黄散外敷,余药另换静脉注射。外渗严重者可采用激光局部理疗。

  综上所述,NVB-IFO-PDD方案对晚期NSCLC,特别是对肺腺癌有较高的近期疗效。但该方案费用昂贵,骨髓抑制及静脉炎反应较明显,故在临床实践中,应根据患者身体状况及经济情况进行选择。

  参考文献

  1,Potier P.History of the discovery of navelbine.In: Pierre Fabre Oncologie,eds.Navelbine and New Trends.1st Edition.France: Johnlibbey Eurotext Ltd,1991.4-6.

  2,潘启超.长春碱类的新进展——失碳长春碱.癌症,1996,15(3)∶228-231.

收稿日期:1999-11-09

修回日期:2000-01-10


页面功能 参与评论】【字体: 打印文章关闭窗口
下一编:FHIT基因与肺癌
焦点新闻
·小儿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间歇性放射治疗的临床研究(附1
·树突状细胞与髓性白血病的免疫治疗
·急性髓系白血病M2b型分子生物学特征的鉴定
·高三尖杉酯碱的临床药物动力学及其在急性白血病化疗中
·抗凋亡基因bcl-x<sub>L</sub>与白血病细胞耐药的相关
·Flt3基因在白血病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急性髓细胞白血病早期病死高危因素及高白细胞髓性白血
·反义bcl-2基因转染对单核白血病细胞存活及化疗耐受能
温馨提示:如果您怀疑自己有某种健康问题,可到健康社区交流咨询或尽快去医院就医治疗。

栏目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