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引导下肺肿瘤穿刺活检(附108例分析)
中国肿瘤临床 2000年第7期第27卷 论著选登
作者:朱鹰 李秀英 朱晓琳
单位:朱鹰(天津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B超室 天津市 300060);李秀英(天津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B超室 天津市 300060);朱晓琳(天津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B超室 天津市 300060)
近年来,随着超声诊断技术的发展,B超引导下肺肿瘤的穿刺活检已被临床所重视并已应用,成为对肺肿瘤定性诊断的重要方法之一。本文总结了108例肺肿瘤患者在B超引导下经胸壁肺肿物穿刺活检,并进一步探讨期临床应用价值。
1 材料与方法
108例均为我院住院及门诊患者,男61例,女47例;年龄28~81岁。所有病例均经X线及CT等影像学检查并为超声能显示的肺占位性病变,肿瘤最大14.5cm×11cm,最小3.5cm×2.1cm。选用美国Dornier AI1500型超声诊断仪,3.5MHZ扇扫探头配有穿刺导架。根据病变部位,患者取仰卧位、侧卧位或俯卧位,经肋间进行超声检查确定穿刺点,在实时超声引导下经胸壁肺肿瘤穿刺活检。所用针型为21G手动抽吸式活检针及18G内槽式自动组织活检针。穿刺获得的组织标本经固定后送组织病理学检查。
2 结果
108例穿刺后获得的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良性31例,恶性77例。经与手术切除后病理结果对照,组织病理学符合者97例(89.8%),有7例假阴性(6.84%),4例为坏死组织,没能获得明确病理诊断结果。108例中,用21G手动抽吸式活检针37例,能获得明确组织病理学结果30例,6例因标本破碎量少而影响诊断;用18G内槽式自动组织活检针71例,67例获得了明确病理诊断结果。发生并发症9例(8.3%),其中气胸4例,轻度咯血或痰中带血5例。
3 小结
以往,临床对肺部肿瘤的检查诊断主要依靠X线及CT等影像学检查,而今,超声诊断技术的发展,尤其对外周型肺肿瘤,由于肿瘤组织浸润或肿物内部呈实质性改变而产生新的组织界面,超声可清楚显示其病灶的形状、大小与周围组织关系。通过B超引导可在动态下观察穿刺针进入病灶情况,因而穿刺便于在直视下操作,故能准确掌握进针方向和深度,较X线及C t引导穿刺相比能实时动态显示穿刺全过程,安全准确无X线损伤。但超声显像易受气体干扰,对于深部病灶或合并肺气肿的患者不宜超声引导穿刺,以免发生气胸等并发症。规范的技术操作是成功的预防并发症发生的关键,在准确的超声定位基础上,穿刺时尽量选择肿物最贴近胸壁处进针,瘤体较大时选择肿瘤边缘进针以免穿到肿瘤中心坏死区。本组采用的两种不同针型比较分析:用21G手动抽吸针能同时获得组织学和细胞学标本,但组织纤细易碎不完整,且扭曲变形或使组织拉长而影响对组织结构的观察;用18G自动组织切割针快速简便可在不足一秒钟内完成一次活检操作,避免了手动抽吸式组织活检的一系列复杂而不连贯的动作,18G粗针较21G细针切割下的组织标本连续完整,有利于病理医生对组织结构改变的观察。两类针所引起的并发症理论上有所不同,但本组未见明显差异。采用18G自动组织切割针在技术上是安全可靠的,可提高病理诊断阳性率,对中心型肺肿瘤,当合并肺不张、肺部炎性实变时,肺含气量下降则可形成声窗,在超声能清楚显示肿瘤的情况下,B超引导穿刺是安全准确的
肺部肿瘤B超引志穿刺活检除可提供可靠的病理诊断依据外,对部分炎性病例,如肺脓肿可穿刺抽出脓液并用生理盐水冲洗,脓腔内注入庆大霉素等抗炎治疗,可使脓腔缩小直至消失,免除了患者手术创伤。
超声引导下肺部肿瘤的穿刺活检这一新技术,具有方法简便,安全准确,病理诊断阳性率高,无X线损伤,并发症少等优点。但该项技术因有限的取材防碍一部分肿瘤的进一步分类和定性,存在假阻性结果,在这方面有待结合病理学及临床进一步扩大研究。
1999-12-24
2000-03-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