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专题栏目 > 前列腺癌专题 > 文献资料 用户登录 新用户注册
性激素受体在膀胱癌中表达及其与肿瘤恶性程度的关系

性激素受体在膀胱癌中表达及其与肿瘤恶性程度的关系

中国肿瘤临床 2000年第5期第27卷 论著选登

作者:单玉喜 李玲玲 颜纯海 殷福兴

单位:单玉喜(苏州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泌尿外科 江苏省苏州市 215004);李玲玲(苏州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病理科 江苏省苏州市 215004);颜纯海(苏州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泌尿外科 江苏省苏州市 215004);殷福兴(苏州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泌尿外科 江苏省苏州市 215004)

  应用免疫组化中SABC方法,对55例膀胱癌进行抗ER、PR、 aR单克隆抗体标记,观测膀胱癌中雄激素受体(AR)、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的表达,以探寻性激素 受体(SHR)与肿瘤生物学行为的关系。

  1 材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本组55例中,男性44例,女性11例。年龄39~88岁,平 均67.6岁。初发肿瘤46例,复发性肿瘤9例。按TNM临床分期:Tis~Ta期7例,T1期24例,T2期16例,T3期5例,T4期3例 。

  1.2 病理标本

  膀胱肿瘤开放手术标本55例,均经病理诊断为膀胱癌,其中膀胱移行细胞癌(BTCC)53例,膀胱腺癌1例,膀胱粘液腺癌1例;膀胱移行细胞癌中肿瘤呈乳头状 生长31例,浸润性生长22例。按WHO病理分级G116例,G228例,G39例。6例非肿瘤性正常膀胱组织作为对照标本。

  1.3 试剂

  鼠抗ER、PR、AR单克隆抗体;链霉亲合素-生物素化过氧化物酶复合物(SABC)试剂盒(博士德生物工程公司提供)。

  1.4 标记

  切片常规脱蜡、水化及抗原修复后分别滴加抗ER、 PR、AR单克隆抗体,置湿盒内,37℃2小时。滴加生物素化羊抗鼠IgG,37℃30分钟。滴加SABC试剂,37℃30分钟。上述每步之间用PBS洗涤5分钟×2次。DAB显色,苏木素复染细胞核,脱水、透明、封片。光学显微镜观察。

  1.5 对照实验

  用已知ER、PR阳性乳腺癌标本设立阳性对照,设立空白对照实验。

  1.6 结果判定

  细胞结构清晰,阳性细胞着色高于背景底色,阳性颗粒定位于肿瘤细胞。以下述公式进行半定量分析:

  H-Score=Pi(i+1)。

  i=0,1,2,3,为细胞染色程度分级。

  P为每一百个细胞阳性细胞数。

  H-Score>75+;>150++;>300+++。

  1.7 统计学分析

  计数等级资料χ2检验统计处理。

  2 结果

  2.1 性激素受体表达方式

  本组53例BTCC中ER阳性率32.07%,PR阳性率26.42%,AR阳性 率45.28%,阳性反应产物Y主要分布于癌细胞的胞核,少数位于胞浆(图1,2)。腺癌及粘液腺癌中ER、PR为阴性;腺癌AR亦为阴性,而粘液腺癌AR则呈阳性。空白对照及正常膀胱粘膜,ER、PR、AR呈阴性表达。已知ER、 PR阳性标本为阳性。

图1 BTCCⅡ级,ER+++,胞核型。苏木素衬染胞核SABC法10×20

图2 膀胱粘液腺癌,ER呈阴性反应SABC法10×20

  2.2 ER、PR、AR在BTCC中表达及其与肿瘤分级的关系

  53例BTCC中17例ER呈阳性,阳性率32.07%,Ⅰ级肿瘤中ER阳性率为62.50%,Ⅱ级21.43%,Ⅲ级11.11%。14例PR阳性表达,阳性率为26.42%,其中肿瘤Ⅰ级50.00%,Ⅱ级为17.86% ,Ⅲ级11.11%。53例BTCC中24例AR表达,阳性率45.28%,阳性强度在Ⅲ级肿瘤中明显高于Ⅰ~Ⅱ级肿瘤(表1)。

表1 SHR在BTCC肿瘤分级中表达例(%)

分级 例数 ER PR AR
- + ++ +++ 阳性率 - + ++ +++ 阳性率 - + ++ +++ 阳性率
16 6 4 3 3 (62.50) 8 3 3 2 (50.00) 12 3 1 - (25.00)
28 22 3 2 1 (21.43) 23 2 2 1 (17.86) 15 7 4 2 (46.43)
9 8 1 - - (11.11) 8 1 - - (11.11) 2 1 3 3 (77.78)
合计 53 36 8 5 4 (32.07) 39 6 5 3 (26.42) 29 11 8 5 (45.28)

  ERχ2=10.07P<0.05 PRχ2=6.72 P<0.05 ARχ2=13.56 P<0.052.3 性激素受体与临床分期关系

  临床Tis-T1期肿瘤中,ER阳性14/31例(45.2%);PR阳性12/31例(38.7%)、AR阳性8/31例(25.8%)。T2~T4期肿瘤中,浸及肌层以上的22例,阳性率ER13.6%、PR9.1%、AR72.7%,其中AR阳性表达随肿瘤恶性程度增加呈增高趋势(表2)。

表2 SHR在BTCC中表达与临床分期

临床分期 N ER PR AR
- + - + - +
Tis-T1 31 17 14 19 12 23 8
T2 15 13 2 13 2 5 10
T3 4 3 1 4 - 1 3
T4 3 3 - 3 - - 3
合计 53 36 17 39 14 29 24

  eRχ2=5.87 P<0.05 PRχ2=5.68 P<0.05 ARχ2=11.43 P<0.052.4 性激素受体与肿瘤复发

  初发44例肿瘤中16例ER阳性,阳性率36.36%;13例PR阳性,阳性率29.55%;16例AR阳性,阳性率36.36%。9例复发性肿瘤中ER、PR阳性表达者各1例,阳性率为11.1%;6例AR表达阳性,阳性率66.7%。

  3 小结

  膀胱癌病因学的研究中已证实,BBN诱发大鼠膀胱癌时发现,雄性大鼠致癌率显著高于雌性大鼠,外源性雄性激素有促进化学物质致癌,雌激素则有抑制作用。为探寻膀胱肿瘤之所以对性激素受体产生效应的形态学依据,作者采用免疫组化SABC法,对55例膀胱癌进行抗性激素单克隆抗体标记,观测了受体表达与肿瘤增殖活性及临床分期的关系。

  研究结果证实膀胱癌中存在性激素受体。性激素受体与膀胱癌分化程度相关,其中ER、PR随肿瘤恶性程度增加受体阳性表达减少;AR随肿瘤恶性程度增加而 增高(P<0.05)。性激素受体与肿瘤恶性程度及临床分期相关,T0~T1期肿瘤中ER、PR阳性率高于T2~T4期,而AR在 t2~T4期阳性率则高于T0~T1期。恶性度高的9例复发性肿瘤中AR阳性率为66.7%。通过对膀胱癌性激素受体的研究,从病理学角度证实了性激素之所以对膀胱肿瘤产生生物学效应的形态依据,有助于对肿瘤预后评估,并为膀胱肿瘤的内分泌治疗提供理论根据。

(李雅玲校对)

(1999-08-21收稿)

  (1999-10-19修回)


页面功能 参与评论】【字体: 打印文章关闭窗口
下一编:膀胱癌中nm23-H1基因突变及表达的意义
焦点新闻
·小儿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间歇性放射治疗的临床研究(附1
·树突状细胞与髓性白血病的免疫治疗
·急性髓系白血病M2b型分子生物学特征的鉴定
·高三尖杉酯碱的临床药物动力学及其在急性白血病化疗中
·抗凋亡基因bcl-x<sub>L</sub>与白血病细胞耐药的相关
·Flt3基因在白血病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急性髓细胞白血病早期病死高危因素及高白细胞髓性白血
·反义bcl-2基因转染对单核白血病细胞存活及化疗耐受能
温馨提示:如果您怀疑自己有某种健康问题,可到健康社区交流咨询或尽快去医院就医治疗。

栏目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