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膀胱镜注射无水乙醇治疗浅表性膀胱癌
肿瘤防治杂志 2000年第3期第17卷 技术革新与经验交流
作者:李彬 杨堂斗 赵雅琴 谢伟 刘伟光
单位:李彬 杨堂斗 赵雅琴 谢伟 刘伟光(胶南市 266400 山东省胶南市人民医院)
关键词:浅表性膀胱癌;注射;无水乙醇
中图分类号:R737.14;R730.5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9-4571(2000)03-0318-01
膀胱癌的治疗方法很多,我们用自制的穿刺针经尿道注射无水乙醇治疗浅表性膀胱癌29例,效果满意。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膀胱肿瘤29例,男性19例,女性10例。年龄43~74岁。就诊时症状:以间歇性血尿为主,部分病例伴尿频、尿痛。病程3~180天。单发23例,多发6例。有蒂23例,无蒂5例,混合1例,基底部直径均小于1.0 cm。部位:侧壁19例,后壁8例,顶部2例,其中2例近颈口。离输尿管口距离均大于1.5 cm。均经过膀胱镜检查活检,病理分级G1~G3,分期Ta~T1,均为移行上皮癌。并发症:心脑血管疾病6例,糖尿病1例。术后均获随访,时间为3~24个月。复查方式为B超或膀胱镜检查。
1.2 仪器和药物
F21 Storz膀胱尿道镜,70度、30度观察镜,5 ml干燥注射器,无水乙醇(由上海中山医院提供),自制的不同尺寸穿刺注射针。
穿刺针的制作:选用多根柔韧性较好的输尿管导管,前端密封安装上不同长度的7号针头,针尖锋利,制作成多根不同尽寸的膀胱穿刺针。
1.3 方法
在尿道表面麻醉或骶麻下,取截石位,插入F21 膀胱镜,顺序观察,明确膀胱肿瘤的部位、数目及大小。干燥注射器接好穿刺针,抽足无水乙醇,助手把持注射器,防止盐水逆流稀释药液。从膀胱镜操作孔向膀胱置入穿刺注射针,在直视下,刺入肿瘤基底部或蒂的根部。入针角度尽量近似平行于膀胱腔孤面。注射后基底部可随之突起,确定为合适病例。顶部及近颈部的肿瘤注射时,选短穿刺针头。顶部肿瘤的注射前,先对准肿瘤,固定好膀胱镜,排出部分膀胱内液体,保留50 ml左右,助手自腹部加压于顶部,可以使肿瘤基底部稍处于水平部位,自基底部刺入或找准蒂部刺入。根据肿瘤的大小或蒂的粗细注入不同量的无水乙醇,每次注药量1~10 ml。多发肿瘤时,先注射小的,最后注射大的,或分次注射。注药后,可以见到肿瘤的乳头表面上的小血管变暗或消失,粘膜苍白,无光泽。1周后,膀胱镜检查或B超检查,明确脱落,即开始常规膀胱灌注化疗。
1.4 结果
29例38处膀胱肿瘤,分别经过1~3次注射治疗后(2例为姑息性治疗),出血停止或明显减少,27例全部肿瘤脱落。术中无闭孔神经反射及膀胱穿孔发生,仅尿道表面麻醉的病例出现10~30 s烧灼痛。术后10例留置导尿管3~5天。有12例为门诊治疗。10例术后1个周膀胱镜检查时发现肿瘤呈灰白色,无光泽,活检显微镜检查为坏死组织。其他经膀胱B超确定脱落。29例随访3~24个月,20例用膀胱镜检查,9例用B超,27例原部位均未见肿瘤复发,2例见肿瘤缩小。
2 讨论
膀胱肿瘤是泌尿系最常见的肿瘤之一,在有电切镜的医疗单位,主要采用电切治疗。但是,无经尿道电切条件的单位对适用经尿道电切的膀胱肿瘤,仍只能采用开放性膀胱手术治疗。膀胱部分切除术有出血较多,损伤大,导尿管留置时间长,住院天数长,痛苦及花费大等缺点。膀胱肿瘤又具有易复发的特点,多次开放性手术不仅增加日后手术的难度,也可能增加肿瘤腹壁种植转移的机会。
据文献报道,无水乙醇与原生质相遇,起脱水及沉淀作用,能使细胞硬化并变性。坏死程度与注射的乙醇浓度、剂量成正比,与深度成反比,并且,乙醇注射后引起组织坏死、脱落时极少发生大出血。但用于膀胱肿瘤的穿刺针,国外进口的价格较高,我们自制的穿刺注射针价格低廉,制作方便。根据需要选用不同长短的注射针头,使用安全。我们体会,注射治疗中应注意几点:①观察清楚肿瘤的部位、数目、生长方式;②膀胱不要过度充盈,尤其顶部注射时;③针头刺入不宜过深,尽量近似平行于膀胱腔孤面进针,将药物注射到瘤蒂的根部或肿瘤基底部最易发挥作用;④观察肿瘤乳头的血管变化,色泽变化,注射有效的表现是血管变为暗紫色或消失,粘膜苍白,光泽消失,我们称之为血供闭塞;⑤抽无水乙醇时,一定要用干燥注射器连接穿刺针抽药,插针和刺入过程中,助手要固定好针栓,防止无水乙醇稀释,影响效果,或者,穿刺前推出少许可能稀释的药液;⑥位于顶部、颈口周围的肿瘤,选用短针头穿刺,留存尽量少的冲洗液,使膀胱壁回缩变厚;⑦输尿管口处的肿瘤要慎用。
本法所需设备简单,操作较简便,并发症少,痛苦小,费用较低,可反复应用。对于无电切条件而仅有膀胱镜检查设备的单位,可部分避免开放性膀胱手术。
收稿日期:1999-12-28 修回日期:2000-0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