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肿瘤及肿瘤样病变
转自37度医学网
【概述】
近年来,骨的恶性肿瘤病例日益增多,然而治疗效果和预后尚不理想,故对骨骼系统肿瘤的早期诊断和有效治疗,还需进一步的探索。
骨肿瘤通常是指来源于骨骼及其附属组织,包括骨髓、骨膜、血管、神经等的原发性和继发性肿瘤。肿瘤样病变则为类似肿瘤的骨骼系统疾病,如纤维异样增殖症、嗜酸性肉芽肿、骨囊肿、动脉瘤样骨囊肿等。肿瘤的正确诊断必需依据临床、X线和病理的情况来综合判断。首先要仔细询问病史,如病程经过及家族肿瘤史,并仔细进行局部和全身检查,包括一些特殊的生化检查。如骨髓瘤病人,60%可出现尿本周氏蛋白阳性,前列腺癌骨转移时,酸性磷酸酶常升高。而血清碱性磷酸酶的增高,则提示骨肿瘤成骨活跃已在迅速发展。X线检查是诊断肿瘤的必不可少的手段,包括常规摄片、断层摄片及CT检查等。同位素骨扫描、MRI检查及血管、淋巴造影,必要时也需采用,以进一步了解肿瘤的性质、范围和血供及其转移等情况。为明确诊断,还可根据具体情况作穿刺或切开活检等。事实上,要在术前完全确定肿瘤的良恶性,有时会有一定的困难,因为其间没有截然的界限,甚至同一肿瘤的不同部份,可同时在组织学上存在良性和恶性的特征。但就一般而言,如是长期存在而无症状的肿瘤,大多属良性;长期静止后,突然增大而出现症状的肿瘤,则可能为良性肿瘤恶变;如生长迅速,则恶性可能大;发展愈快,相应地其恶性程度也可能愈高。除转移性癌外,恶性肿瘤也大多有固定持续性疼痛,尤以夜间为重。另外,骨肿瘤的部位也有助于肿瘤的鉴别诊断,如尤文氏肉瘤好发于骨干,骨肉瘤好发于干骺端,巨细胞瘤则多位于接近骨骺的松质骨。
骨肿瘤的治疗,一般以彻底手术为首选,其次为化疗、放疗、介入治疗、免疫治疗及中草药治疗等。总之,现多采用综合治疗措施。
手术治疗是治疗骨肿瘤的主要手段。手术方法有刮除术、切除术、截肢等。切除术包括肿瘤切除、肿瘤广泛切除、节段切除、全骨切除。截肢包括关节离断、肩胛胸壁间截除、半侧骨盆截除术等。切除后需修复肢体结构或填补缺损者,则常用植骨术、人工骨替代、关节假体置换等。若已有转移或病理骨折,为减轻病人痛苦,亦可考虑作姑息病灶切除手术或内固定术。术中根据需要,亦可采用激光、冷冻等技术以提高疗效。对有些肿瘤病人,可采用化疗和放疗。目前化疗多用两种以上药物交替或联合使用。主要有两种方案:一种以氨甲蝶吟(MTX)为主的联合治疗,常用于实体肿瘤,即氨甲蝶吟动脉插管注射时,每次10~20mg,每日、隔日或每周1次,2~10次为1疗程,在注入氨甲蝶吟2小时后,注入四羟叶酸3~6mg,可起解毒作用。同时使用长春新碱,静脉注射每次1~2mg,1周1次,为6~10mg1疗程,总量不超过20mg。另一种方案是以阿霉素为主的联合治疗。阿霉素大剂量治疗,每次30~50mg,1天1次共3天,静脉注射间隔期为1个月,6次为1疗程。对脊椎骨髓瘤,血管瘤、骨巨细胞瘤、脊索瘤而不适合手术治疗者,可作放射治疗。目前介入治疗也已积极应用于临床。方法之一为取肿瘤部位的血管作栓塞治疗,栓塞剂有碘油、明胶海绵、国外也有报告选用金属小球、硅橡胶小球、脂肪、筋膜和血凝块作为栓塞剂者。其二为动脉插管化疗。免疫治疗是外科手术后的辅助治疗,其只有在原发病灶清除后,方能奏效。免疫治疗可分为被动免疫、寄养性免疫及自动免疫治疗三种。被动免疫主要是使用抗体。寄养性免疫是输入或移植有效的免疫细胞,包括转移因子的使用。自动免疫治疗是促使病人自身产生免疫防御。一种是非特异性的,用药物刺激网状内皮系统,一种是特异性的,用灭活的肿瘤活体或抗原部分。例如用自身肿瘤的全细胞混悬液,经紫外线照射灭活后,注入机体或采用肿瘤段灭活再植的方法。历史悠久的祖国医学、中草药对恶性肿瘤的治疗,可起到扶正祛邪的作用,值得深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