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专题栏目 > 白血病专题 > 诊断治疗 用户登录 新用户注册
成人T细胞白血病

T细胞白血病

转自37度医学网

  【概述】

  成T细胞白血病由日本高月清(1977年)首先报道,是由类T细胞白血病I型病毒(HTLV-1)感染所致的一种特殊类型白血病。均见于成起病,自27~82岁(平均55岁),男女之比为1.5:1。发生地区有集簇高发性,如日本西南部。典型病例呈急性或亚急性经过,表浅淋巴结肿大(72%),肝大(47%),脾大(26%),但胸腺不受侵犯。有全身性或局限性皮损(53%),如红皮病、结节等。贫血、血小板减少偶有,白细胞增多,多在2.6万~8.5万/mm3,可高达10万/mm3以上。外周血原始淋巴细胞(>10%)呈多形性改变,核扭曲畸形及凹陷很深,具有独特核型呈分叶状、棒球手套状、佛手状、脑■状、花瓣状,也可见巨大细胞(比小淋巴细胞大四倍)。骨髓白血病细胞百分比较一般白血病为低。细胞化学染色,酸性磷酸酶及β葡萄糖醛酸酶均为阳性,过氧化物酶阴性。白血病细胞表面免疫标志为CD3+,CD4+,CD8-及CD25(Tac)+。细胞遗传学,染色体改变常见是7三体型,其它有十7、+3、14q+、X丢失等。扫描电镜下表面很少微绒毛。血清抗HTLV抗体及HTLV原病毒DNA(+)。细胞免疫功能低下,易感染,可有溶骨性损害及高血钙症。本病临床表现多样,可分为五种类型:急性型、淋巴瘤型、危象型、慢性型及隐匿型。本病的诊断从具有多形核的T淋巴细胞异常增生以及抗HTLV抗体和原病毒DNA(+)为主要依据,需与T-慢淋、蕈样肉芽肿及Sézary综合征相鉴别。治疗效果差,化疗可使病情恶化或感染而致死亡,因此对隐匿型和慢性型仅用缓和化疗。对急性型可采用长春新碱1mg/m2每周1次静注,环磷酰胺300mg/m2,每周1~2次静注,阿霉素20~40mg/m2每三周1次,仅20%不到的患者可获部分缓解。生存期1月~6年以上。文献也有报告应用脱氧肋间型霉素,或毒素标记抗Tac单克隆抗体治疗取得疗效。


页面功能 参与评论】【字体: 打印文章关闭窗口
下一编:白血病的中医食疗
焦点新闻
·树突状细胞与髓性白血病的免疫治疗
·急性髓系白血病M2b型分子生物学特征的鉴定
·抗凋亡基因bcl-x<sub>L</sub>与白血病细胞耐药的相关
·Flt3基因在白血病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急性髓细胞白血病早期病死高危因素及高白细胞髓性白血
·川芎嗪联合环胞霉素A逆转白血病多药耐药的研究
·白血病bcl-2,pI7O,CD34表达的临床意义及其相关性
·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在德国的治疗——COALL-92方案
温馨提示:如果您怀疑自己有某种健康问题,可到健康社区交流咨询或尽快去医院就医治疗。

栏目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