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白血病免疫分型研究有新发现
大连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学院血液科方美云教授等开展的“急性白血病免疫分型中‘多系列表达’、‘裸细胞型’及CD34、P-170抗原表达的意义研究”课题日前结题。本项研究对近100例白血病患者进行了免疫分型及CD34多药耐药抗原检测,发现了白血病细胞“多系列表达”和“裸细胞型”特殊类型的表达。上述发现对研究急性白血病的诊断分型、白血病细胞抗原的表达规律、白血病生物学特性及其与预后的关系,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白血病细胞具有肿瘤细胞特征,其抗原的表达常出现抗原缺失、过度表达、系列交叉表达等现象。因此,根据白血病细胞的不同特征,对患者采取个体化的治疗方案,是医学界关注的热点问题。
方美云等在研究中应用直接免疫荧光标记的方法,并在选用针对髓系细胞、B淋巴细胞、T淋巴细胞和巨核细胞等抗原表达的常规急性白血病免疫分型单抗的基础上,另外选用非系列的干/祖细胞标记抗原CD34单抗、多药耐药抗原P-170单抗,对近100例急性白血病患者进行了免疫分型研究。该研究验证了急性白血病的常见抗原表达类型,确定了“多系列表达”和“裸细胞型”等白血病少见抗原表达类型的发生率;通过对CD34、P-170抗原表达与疗效关系的分析,发现CD34、P-170抗原高表达患者的完全缓解率低,预后不良。上述研究结果提示,在进行常规急性白血病免疫分型时,应特别关注该病的“少见表型”,必要时增加相关抗体的检测;在对急性白血病进行免疫分型时增加CD34、P-170抗原标记分析,对判断患者预后,调整治疗策略,进而提高治疗疗效具有重要意义。
专家认为,本项研究在探讨白血病的发病机制方面具有重要推动作用,对白血病的诊断与治疗有重要价值;研究中的重要发现,为医生根据患者各自的白血病细胞生物学特性为患者选择恰当的个体化治疗方案提供了依据。
2001.08.25
中国医药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