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癌治疗新进展
风鸣
乳癌是我国妇女常见的恶性肿瘤。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饮食结构的改变,初潮年龄的提前、生育哺乳时间的减少及推迟,乳癌的发病率呈明显增长的趋势。我国乳癌发病的年龄的高峰在40-49岁,30岁以后就有明显的增加趋势。乳癌发病率的增高对社会和家庭的不良影响极大。另外在就诊病人中,有相当一部分是中晚期病人,所以预后差,治疗难度大。
近年来乳癌研究由于观念的更新、临床治疗模式出现为两个方面:一是大家已接受乳癌是一种全身性疾病观念。手术的范围逐渐缩小,全身治疗越来越受到重视。以往的观念是“多清除一个淋巴结,就多挽救一个患者”,因此,相继开展了扩大根治术,超扩大根治术,甚至离断了患侧肩关节,以图“扫荡”所有的区域淋巴结。但事与愿违,手术常给病人造成了残疾,疗效却并未提高。现代研究证明:乳癌是一种全身性疾病,治疗失败的主要原因是远处转移。手术范围的大小,不影响患者的存活时间。早期乳癌在区域切除十腋窝清扫后,紧接着化疗,消灭残留下来的肿瘤细胞,其作用与全乳切除效果相同。如果复发,再次切除也不影响效果。这样的治疗方法对中青年乳癌妇女的形体美不产生影响,减轻了患者的心理负担和精神痛苦,提高了患者的生存质量。
二是雌激素受体(ER)检测及应用逐渐深入临床,对提高内分泌治疗效果、预测患者预后有很重要的作用。专家研究发现:ER阳性的病人除了对接受内分泌治疗效果较好外,其病程多较缓慢,复发转移相对较少。而RE阴性的病人对内分泌治疗多无反应,预后较差。为此ER被认为是乳癌预后指标。在ER检测及应用逐渐深入临床的同时,一批内分泌新药用于乳癌的治疗,如过去用于治疗不孕症的甲孕酮等。这些药物具有疗效确切,使用方便、毒副作用小,易为病人接受的特点。
目前的治疗方法虽然很多,但不能一哄而上。应进行个体分析,设计组合出具有针对性的巩固治疗方案,使乳癌的系统治疗、计划治疗、合理治疗落到实处,MTT药敏试验就是分析确定何种化疗药物对乳癌细胞最敏感,以便有的放矢地指导临床化疗,从而减少盲目性,减轻患者痛苦。这项研究成果具有快速、简便、能大批测试、重复性好等特点,可在临床开展常规检测。有希望成为临床个体治疗的有效途径。患者在发现复发转移时,应尽快到有条件做ER、MTT化疗药物敏感试验的医院去,以便更好地选择药物,争取最佳的疗效。
2000.08.11
大众卫生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