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乳腺癌的X线诊断
中国肿瘤临床1999年第26卷第6期
曹旭晨 赵颖 李云英 宁连胜
摘 要 目的:总结To乳腺癌X线特征及与病理的关系。方法:对120例次乳腺To癌患者中,有乳腺X线检查的97例次病例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结果:To乳腺癌的X线检查阳性率为32.99%,可疑率21.65%,合计54.64%。To乳腺癌X线表现以局限致密浸润及钙化为主,占X线阳性表现病例中66%(35/53),以肿块为表现者罕见,仅3例。To乳腺癌术后病理多为导管内癌、导管癌早期浸润和浸润性导管癌,占全部To癌的2/3。结论:To癌有其X线特征和病理基础。乳腺X线检查在To癌诊断上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乳腺X线 乳腺癌 To癌
乳腺X线检查在乳腺癌的诊断上占重要位置,总结发现早期乳腺癌在X线上的特征,有助于提高对乳腺早期癌X线影像特征的了解和认识。本文对我院To期乳腺癌的X线诊断做一分析,以总结其特点,积累经验,提高诊治水平。
1 材料与方法
我院自1965年1月至1994年12月收治的临床To期乳腺癌患者118例,其中2例为双侧To乳腺癌,故总计120例次。其中,95例(97例次)行X线摄影检查,单纯X线摄影73例次;乳导管造影检查24例次(单纯乳导管造影4例次,X线摄影可疑或阴性者再行乳导管造影20例次)。
全部病例118例(120例次)中,53例次X线检查阳性或可疑,20例次以涂片或细针吸细胞学阳性,29例次因乳头溢液而导管切除,18例次临床局限增厚而切除活检而获诊断。全部病例均行手术治疗,术后有明确的病理诊断。
本文对上述有X线检查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2 诊断标准
2.1 阳性
据1990年出版的《中国常见恶性肿瘤诊治规范》(第八分册,乳腺癌),第二章,X线检查中拟定的诊断标准为依据。
X线直接征象:1)肿块影,2)局限致密浸润,3)钙化;间接征象:1)结缔组织反应,2)皮肤增厚和收缩,3)乳头和乳晕改变,4)恶性晕圈,5)血管增多变形。
同时出现两种以上直接征象,或一种直接征象加两种以上间接征象,或典型的恶性钙化均可诊断为癌。
导管造影显示导管破坏、中断,导管被牵移位,导管变僵直,分支紊乱,充盈缺损等,多种征象同时存在是乳腺癌的特征。
2.2 可疑
X线出现阳性征象,但不满足上述诊断标准者。
3 结果
在97例次X线检查中,诊断阳性的32例次,占32.99%,可疑阳性的21例,占21.65%,两者合计占54.64%,阴性44例次,占45.36%。
3.1 To乳腺癌的X线表现
3.1.1X线阳性典型微小钙化13例次(图1),局限性致密浸润为直接征象者13例次(图2),肿块影为直接征象者2例次(图3),乳导管造影检查发现有导管破坏、中断等恶性表现4例次(表1)。
图1 以典型微小钙化为直接征象的To乳腺癌
图2 以局限致密浸润为直接征象的To乳腺癌
图3 以肿块影浸润为直接征象的To乳腺癌
表1 X线阳性患者影像特征情况(例次)
X线 |
肿块 |
局限致密浸润 |
钙化 |
造影异常 |
间接征象 |
合计 |
恶性 |
2 |
13 |
13 |
4 |
0 |
32 |
可疑 |
1 |
6 |
3 |
5 |
6 |
21 |
合计 |
3 |
19 |
16 |
9 |
6 |
53 |
3.1.2 X线可疑不典型微小钙化3例次、局限致密浸润6例次、肿块影1例次,间接征象6例次,乳导管造影异常5例次。
直接征象可疑的10例次中,有5例又行导管造影检查,3例造影失败,2例正常。
3.1.3X线阴性共44例次,其中10例次合并导管造影,5例造影正常,5例失败。
3.2 X线表现与病理类型
97例次To乳腺癌中包括多种不同病理类型,以管内癌29例次,导管癌早期浸润13例次,浸润性导管癌24例次最多(表2)。
表2 97例次To乳腺癌病理与X线诊断关系
类型 |
阴性 |
可疑 |
阳性 |
合计 |
管内癌 |
14 |
7 |
8 |
29 |
导管癌早浸 |
2 |
2 |
9 |
13 |
浸润性导管癌 |
10 |
8 |
6 |
24 |
单纯癌 |
4 |
2 |
6 |
12 |
Paget′s病 |
5 |
1 |
0 |
6 |
其它 |
9 |
1 |
3 |
13 |
合计 |
44 |
21 |
32 |
97 |
3.2.1 微小钙化阳性表现13例次中,以早期癌9例次最多(管内癌5例次、导管癌早期浸润4例次),其次为浸润性癌4例次(浸润性导管癌3例次,单纯癌1例次)。
可疑表现3例次中,管内癌、浸润性导管癌、乳头状癌各1例次。
3.2.2 局限致密浸润阳性表现13例次中以浸润性癌最多,即浸润性癌7例次(单纯癌3例次,浸润性导管癌2例次,腺样囊性癌1例次,高分化腺癌1例次),管内癌3例次,导管癌早期浸润3例次。
可疑表现6例次中,浸润性导管癌3例次,管内癌2例次,单纯癌1例次。
3.2.3 肿块影阳性表现仅2例次,分别为浸润性导管癌和单纯癌。
可疑表现1例次,为导管癌早期浸润。
3.2.4 间接征象此类共6例次,以浸润性癌多见,浸润性导管癌3例次,单纯癌1例次,Paget′s病1例次,导管癌早期浸润1例次。
3.2.5 导管造影阳性表现4例次中,导管癌早期浸润2例次,单纯癌1例次,浸润性小叶癌1例次。可疑表现5例次中,管内癌4例次,浸润性导管癌1例次。
4 讨论
To乳腺癌的诊断,由于肿物(病变)微小,或位置深在,或患者年龄偏低乳房腺体致密等各种因素,致使临床难以确诊,X线检出率不高,本组病例仅54.64%(53/97)有阳性表现。
一般乳腺癌的X线表现以肿块型占多数,但X线只能反映一定大小的肿块影,过小的肿块无法在普通X线上显现。鲍润贤报道[1]:X线摄片能见到的最小肿块影为0.7cm,而To乳腺癌多为更小肿块或乳管内微小病变,临床上既无法触及,X线上亦罕能见肿块型表现。本组患者仅3例出现肿块型,证实此点。
钙化为乳腺癌的特征之一,有时单凭这一特征即可确定诊断[2]。本组患者中仅以钙化表现而确诊为癌者占1/3。可见钙化在To乳腺癌X线表现上的价值。本组病例中显示,以钙化为表现的To癌中,以早期癌(非浸润癌、早期浸润癌)较多,故重视临床可疑患者X线上微小钙化表现对早期癌的发现有意义,国外资料中,钙化在诊断中的意义更大。Stomper[3]在总结临床隐匿性导管原位癌X线表现时发现:72%的病变出现微小钙化,而49岁以下妇女组比50岁以上组更多出现微小钙化而较少出现肿块阴影,两者钙化率均较高。以上资料表明钙化在X线诊断,特别是年轻妇女的诊断上的意义。
本组中6例患者因间接征象而被诊断为可疑乳腺癌,此情况表明,有间接征象出现时,虽无直接征象表现,临床也应予处理,这样可增加To乳腺癌的检出率。
致密乳腺是乳腺摄影阴性的主要原因,本组病例中许多X线片上(28/44),仅见致密腺体,而无恶性征象,表明致密乳腺是乳腺癌X线诊断上的难点。
乳导管造影是发现To乳腺癌的另一手段,主要用于乳腺摄片未发现异常或无法确诊的乳头溢液患者,本组4例患者靠此诊断,5例显示可疑病变。表明在乳头溢液患者摄片阴性时,可予乳导管造影,以加强诊断,减少漏诊。
就目前看,乳腺X线检查在To乳腺癌诊断上,仍占有主导位置。国外公认只有乳腺X线摄影是检出To癌最有效的诊断方法[4]。但是To乳腺癌X线诊断率不高是无可争议的事实。我院资料中,也有近一半的病例X线片上无任何异常征象。X线摄影各方面技术条件的限制也使To癌诊断率难以提高。故应结合临床可疑征象,综合各种检查手段以提高诊断率。国外运用数字化乳腺X线摄影及计算机图像处理技术,自动检测肿物和微小钙化影取得了一定成果[5~7],其进一步临床应用的研究,将给早期癌的发现提供更多的机会。我们及国内一些单位也正在进行此类工作。但是单项方法,各有所长,难免有片面性,应取长补短,综合各种检查手段以提高诊断率[8]。
乳腺癌的发展经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这一过程,To乳腺癌是其早期阶段,每个患者都经此阶段,但如何在此阶段中发现患者,是我们面临的问题,将决定乳腺癌治疗的效果。大量检出To乳腺癌,将大大改善生存率。
作者单位:天津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乳腺科(天津市 300060)
参考文献
1 鲍润贤,李志英,朱学芳,等.乳腺X线诊断(附170例分析).中华放射学杂志,1980;14:9
2 贾振英,吴凯,简钟,等.乳腺癌X线病理对照研究.中华放射学杂志,1980;14:243
3 Stomper PC,Connolly JC,Meyer JE,et al. Clinically occult ductal carcinoma in situ detected with mammography:Analysis of 100 cases with radiologic- pathologic correlation.Radiology,1989;172:235~ 41
4 Letton AH,Mason EM.The treatment of nonpalpable carcinoma of the breast.Cancer,1980;46:980
5 Giger M,MacMahon H.Image processing and computer- aided diagnosis.Radiol Clin North Am,1996;34:565~ 96
6 Chan HD,Sahiner B,Petrick N,et al. Computerized classification of malignant and benign microcalcifications on mammograms:texture analysis using an 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Phys Med Biol,1997;42:549~ 67
7 Byng JW, Yaffe MJ, Lockwoon GA, et al.Automated analysis of mammographic densities and breast carcinoma risk.Cancer,1997;80:66~ 74
8 李树玲,李云英,石松魁,等.To乳腺癌74例(77例次)检诊经验.中国肿瘤临床,1988;15: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