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癌微钙化的声像图特征探讨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2000年第16卷第2期
马富成
关键词: 超声 诊断 乳腺癌 微钙化
本文通过对乳癌微钙化的声像图特征进行分析,旨在探讨超声检出微钙化对诊断乳癌的意义,以进一步提高超声诊断乳癌的临床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本组病例均为我院住院患者,经手术病理证实为乳腺癌,年龄29~61岁。使用仪器ATL超4探头频率7.5MHz,观察肿物部位、大小、形状、边缘回声,内部回声,后方回声,观察内部钙化灶大小、数量、分布、形态、有无声影,进行照相记录。注意仪器调节及多角度多方向探查。
2 结果
本组乳癌钙化灶根据其回声特点可大致分为如下三类:
(1)细点状钙化:钙化灶呈1mm左右针尖状强回声点,后方无声影,单一或多个散在分布,似夜空中散在的星星状(见图1)。
(2)簇状钙化:钙化点聚集成团,范围不定,似夜空中的银河状,声影或有或不明显(图2)。
(3)班点状钙化:为大于1mm的点状钙化(图3),可为多个或多个光斑。上述钙化灶可见于病灶中心或近周边处。
图1 细点状钙化(左乳单纯癌)
图2 簇状钙化(左乳单纯癌)
图3 斑点状钙化(左乳单纯癌)
本组资料未见其分布有特定规律,也未见边缘弧形钙化,上述一般钙化后方无声影,仅在簇状钙化后方见浅声影或声衰减较明显,而乳腺肿块多表现为低回声。乳癌病理类型与钙化类型见表1。
表1 乳癌病理与钙化类型
钙化类型病理类型 |
细点状
钙 化 |
簇状
钙化 |
班点
钙化 |
共计 |
单纯癌 |
11 |
4 |
1 |
16 |
硬 癌 |
2 |
0 |
1 |
3 |
髓样癌 |
4 |
0 |
0 |
4 |
浸润性导管癌 |
5 |
2 |
0 |
7 |
共 计 |
22 |
6 |
2 |
30 |
3 讨论
乳腺癌的钙化属营养不良性钙化,是肿瘤组织变性,坏死所致钙盐沉着,大约2/3的病例都存在坏死,其钙化出现率病理组织学检查可发现50%以上,在乳腺X线摄影中易被查及,使X线摄影成为过去诊断乳腺癌唯一的一种较为理想的术前诊断方法,但近期大量研究表明高频超声对乳癌微钙化的检出率要高于X线摄影,且把微钙化图像的检出作为诊断乳癌的声像特征之一。虽然高分辨率高频探头仪器的使用,为乳癌微钙化的检出提供了保证手段,但在实际运用中结合本组病例我们体会到超声检测微钙化灶要注意以下几点:① 仪器调节:低增益,低背景。高增益易将微钙化掩盖于肿瘤间质组织(纤维)强回声之中,逐渐降低增益因钙化回声强度最大,故在虑去组织回声后微钙化灶便衬托而出,且纤维强回声为短棒状,缺乏闪烁感;② 操作手法上应多切面多向角度,连续,编织式扫查,因肿瘤组织钙化灶分布空间位置不定,这样扫查可提高超声对乳癌微钙化的检出。张晖等报道一组病例,乳腺恶性肿块内部微小钙化灶的检出率为68.5%。本组乳癌钙化灶的声像图分析,我们认为:① 微钙化的检出和乳癌病灶大小无关,本组乳癌病灶最大者40mm×50mm,而最小者仅10mm×10mm,且钙化类型以细点状最多,簇状钙化次之,斑点状最少。② 钙化和乳癌病理类型的关系,学者报道浸润性导管癌微钙化检出率高,至于乳癌微钙化的病理形态学与声像图表现的对应性尚有待进一步研究。本组病例未见钙化声像图类型和病理类型有何规律关系。虽然钙化在X线下可表现为成团的不规则小颗粒,大的细条状及分支状钙化,粗糙的不规则钙质沉积,斑状及管状钙化,弯曲的波纹状钙化,且不同的钙化类型和病理变化有关。乳癌微钙化X线影像是乳癌微钙化灶的重叠像,而超声是切面像,理应更能直观的反映微钙化的形态学表现。③ 本组病例90%以上均在50岁以下,国内秦茜森报道认为50岁以下的乳腺肿块有钙化,则其恶性可能为94.23%,张晖报道一组病例,乳腺恶性肿块内部微钙化的检出率为68.5%,通过本组病例也说明微钙化的检出对诊断乳癌有很高的敏感性及特异性,且如果良性病变出现钙化,则多为非典型增生等癌前病变,可提示临床引起注意。④ 病理上认为乳癌坏死与恶性程度具有恒定关系,恶性度越高,其坏死越明显,而组织坏死易致钙化,本组病例均为高度恶性乳癌,且14例腋窝已有转移,说明微钙化的检出尚有其更特殊的意义。另外,乳腺良性肿瘤也可有钙化,但一般为粗钙化或坏状钙化为主,后方常伴有声影,诊断时加之其它声像图特征,不难做出鉴别诊断。
作者简介:马富成(1961—),男,新疆人,副主任医师。
马富成(新疆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功能科,新疆 乌鲁木齐 830011)